有一种成长叫“毁三观”

今年是我小姑去世二十周年祭。

爸爸说今年清明节我们一起去看看小姑。

下面是我跟爸爸的一段对话:

欢快的爱疯电话铃声响起,儿子拿着电话跑过来的跟我说是姥爷的来电。我擦了擦正在洗碗的手接通了电话。

爸爸:喂(高分贝的四声),闺女啊,你现在忙着吗?不忙的话我跟你说点事儿。

我:哎,爸,有事你说吧,我现在在洗碗呢,不差这一会儿,你说吧。

爸爸:(清了清嗓子)嗯......今年清明节你回家来一趟吧,那个,你小姑今年是二十周年祭,我跟你妈商量着咱全家打算代表娘家去给她过个忌日。

我:嗯,行啊,爸爸,我看看时间,清明节不是三天假期吗?你看好哪一天提前告诉我,然后呢,我也看看我的时间,你看这样行吗?

爸爸:嗯嗯,好,我的意思是......(好像他难以开口)

我:爸爸,还有啥事儿你说。你这么抻着,让我觉得别扭,哈哈(边开玩笑边给他一些助力)

爸爸:那个,嗯,你姑父说请咱全家人吃个饭,我的意思是如果你觉得不想去就提前先走,到时候咱看看这个时间咋错开合适......

我(我强行打断他的话):那个,爸爸,这样吧,我也很长时间没有见姑父了,那就一块吃个饭吧。你看我到时候带点啥礼物合适,你给我点建议。还有我想问问他的那个老伴儿也一起参加吗?我表姐和表妹来不来一起吃饭,表姐的二胎我还没有见过,也没有给过她红包,你说这个时候给合适不合适呢?

爸爸(一片沉默,因为我停住了声音,才等来他的回答):这些事儿你找你妈商量下,那你要是来参加聚餐的话,我先去跟他们说一声,到时候咱接上你二姑一起。

我:嗯嗯,好,我也考虑一下,你也帮我想想。(我急于逃离这个话题)对了。爸,你微信读书上又下载新书了吗?之前的《盗墓笔记》看完没?

爸爸:啊,哈哈,还没看完呢,但是它怎么还送给好多书看啊(估计是首页推荐的书,他不会操作就点开了放进了书架),哎呀,你介绍给我的这个太棒啦,我想看啥就看啥。

我:手机屏幕小,你别老盯着看,伤眼睛。要不我给你换个电子阅读器吧,跟纸质书一般的体验。

爸爸:别别别,我不长期盯着屏幕,我让它给我读。

我:哈哈,你怎么这么聪明啊

爸爸:哈哈哈哈

我:还有其他的事情没?没事儿先挂断吧,碗我还没洗呢。你说的事儿我记心里了。

爸爸:嗯,挂了吧,这个天气早晚冷,别一下子穿得太少,容易感冒。

我:嗯嗯,好嘞,爸,你也多注意,血压血糖药要按时吃。

爸爸:嗯呢。挂了啊

“嘟-嘟-嘟”,直到听到挂断的忙音我才撂了电话。

挂完电话以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开始变得柔软了,我能想象得到这个电话打来之前爸爸纠结的心情。我跟姑父家的矛盾是多年的积怨,也不是一时就能化解的,小姑十年祭的时候就闹过一些不愉快,这又是十年,很多情感都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变淡,但是唯独有我对姑父的恨意不曾消退过,从刚开始的见面怼,针锋相对到后来的不再登门再到后来的眼不见心不烦,警告所有的人不要在我面前提起这个人再到今天这个电话以后的“可以一起吃饭聚聚”,这一路的变化是我的心路历程,也是我的成长,而我的成长是建立在毁了自己的“三观”之上。

其实能有今天的变化非常感谢有一天看到群里的讨论关于男女谁更能更快地投入一份新感情开始。有的人说看到一个男人很快地就投入到一段新的感情就觉得这个男人太薄情,尤其是这个男人是你的亲人,你更不能接受。有的人说能够看到一个亲人能够拖入一段心的感情应该为他感到高兴,为他祝福,还有的人说那是他们的事情,与我们无关。而我就是第一种人。

当年小姑因脑溢血突然离世,给我们家人一个措手不及的打击。小姑对我们一家的关注是很多的,有时候甚至超过了我父母对我和弟弟的关注。她孝顺爷爷,爱护爸爸,体谅妈妈,关注我和弟弟的成长,她更像是一大家长在保护着我们。她的突然离世让爷爷白发人送黑发人,让爸爸一夜老掉了十岁。因为是少亡丧事,小姑的葬礼办得很简单。就在我们还沉浸在小姑离世的悲痛中的时候,姑父说要结婚了,而距离姑姑去世还不到一百天。当表妹拿着喜糖告诉我她要有新妈妈的时候,我气得甩了她一个耳光,自此再也没有跟表妹说过话。爷爷听到这个消息,一个人在屋里抽闷烟,爸爸跑到小姑的坟头哭得死去活来。从情商上我们一时难以接受,我们更想不明白为什么只有短短三个月就可以让一个人忘记了发妻而另娶新欢呢。作为娘家人的我们也无法阻挡别人的婚姻,他们就那么结婚了,表妹经常跟二姑说她的新妈妈很好:今天买了棉花糖,明天买的糖葫芦。每当听到这些二姑总是偷偷抹眼泪。那个时候的我不明白什么叫孤独,就单单厌恶姑父以及他的新老婆。

更可恨的事情是姑父带着新老婆登门说要给爷爷当闺女,那一声声的“爹”喊得爷爷心里苦,但又不能表现出什么拒绝,爷爷总是这么一个老好人,口口声声说为了小姑的俩孩子。大人还是能承受的,但是不要因为大人之间的恩恩怨怨而影响到继母与孩子的关系,爷爷希望姑父的新老婆能好好待小姑的两个孩子。而我却成了一个刺儿头,我处处不能接受这个假冒小姑的到来,饭桌上我没好气地怼姑父,怼她。我把所有的不满全都发泄出来。我的婚礼单单指出不允许姑父和他的老伴儿参加。我不能扭转其他人的想法,但是我的事情不允许他们出现,我觉得他们是一对“坏人”。一个薄情,一个寡义,狼狈为奸。就算结合了还拿着伪亲情这把刀直戳我家人的心。

我恨了他们很多年,其中也有父母的劝告,说有很多事情不是我想的那样,姑父也有自己的不得已。小姑既然已经离世,他得找个人再活下去,还有两个孩子,一大家子的事情还得需要有个人帮忙打理。对于这些说辞我并不在意,后来我经常问自己我恨的是这件事情本身还是他们对于我家人的伤害和不尊重?现在越来越清晰答案是后者。三观的形成是自我信念的加固,越有执念越会身陷囹圄,难以走出。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纠葛,我终于毁了自己的“三观”,与其恨得没有意义,不如爱得透彻,释怀由此而来,心里顿时感觉轻松了很多,人生的减法估计就是如此。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