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日子嘛,总免不了要去买菜。有时常常纠结是去对面一条马路之隔的菜市场买菜呢,还是到隔壁桥头蔬菜店买菜。
我们这小集镇原本只有一个菜市场,里面是十几个人贩卖蔬菜,每人一个摊位,门口位置好,都想排到门口的位置。于是一个月抓一次阄排位置,排在前面的顾客总归是多几个,生意自然就好些。而不得已抓阄决定了的,排在后面的菜摊主为了抓生意,总会一双眼睛望着门口,来了相熟的顾客就不停地喊着来自己的摊位前。
集镇地方小,都是几个熟悉的面孔,差不多都认识,买不了十几二十元的小菜,光顾了这家就会冷落那家,有些涵养好的,心里对你有意见却不会做声,有些不讲情面的会当面说闲话,尤其像我们这种自己做点小生意,也需要别人来关照生意的,一不小心就会得罪了人,她会说,“我常照顾你家生意,你又不照顾一下我的生意。”说的人不讲情面,听的人却面红耳赤。
为了避免被人说闲话,干脆不进市场买菜。
而我家隔壁桥头那儿,一家做窗帘店的老板娘说窗帘店生意不好做了,就改行贩卖起了蔬菜。和菜市场相隔也只有一条大马路转过弯而已。
不曾想,他这一改行,生意竟出奇的好。大概许多顾客都抱着和我一样的心理,进菜市场买菜免得熟人太多,你拉我扯的怕照顾不到位,自己平白受别人闲言碎语。
据说桥头蔬菜店开起来后,生意太好,拉了市场里面这些菜贩的生意,那些菜贩虽不要铺面租金,生意被人拉去一截,即使不要租金也难维持,十几个伙伴一合计,就合伙贩卖,统一进货,统一卖菜,无论哪个摊位,菜价都一样,只要进了顾客,随便到哪家买,也没有你叫我喊的阵试了,这一招确实比开始好了许多。
人们习惯了在桥头蔬菜店买菜后,总在不知不觉间又去了那儿。
那儿老板娘嘴巴甜,对于一些几毛钱的零头也都不计较,有时别人做鱼要几棵香菜,一小块生姜,她也不会过称,都要别人拿走,这些看似小恩小惠的举动,却收卖了许多人心。每次去她家购买蔬菜,总是顾客盈门。
老板娘人热情,脾气也好,有次我去她家购买青菜,看到一位老人选购了一袋新鲜辣椒,然后问她家辣椒什么价?她说四元一斤。那个老头说怎么那么贵,菜市场里面只卖三块钱一斤呢。她听后也不气不恼,说市场便宜你就去市场购买吧。老人丢下选好的辣椒径直去了马路对面的市场里面。大约几分钟后又回来了,仍旧称了选好的那袋辣椒。我问老人里面的辣椒价格是一样吗?老人说“便宜的是有,太不新鲜了,我买回去了要放几天才吃,怕放久了坏掉。”
也怪不得她家的菜新鲜,他老公几乎每个晚上都去市里批发市场批来新鲜蔬菜,回来了又将黄菜叶子,压坏了的菜都挑拣出来,买相差的要么送给别人不要钱,要么丢掉,不以次冲好。
人家生意好是有原因的,脾气好是第一因素,加上菜又新鲜,顾客买的称心舒心,当然就愿意常来光顾了。
我们有时候会抱怨自己生活不如意,生意不好做,其实是自己没有将心思花在生意上,而总怪别人不关照自己,其实做好了自己,生意自然好,还愁日子不好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