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一篇文章从概念和方法两个方面谈了如何选择高考志愿(如果再填报一次高考志愿,我会这样选择......),但对于填报志愿需要考虑的因素里面,究竟是地域、学校和专业哪个更重要,没有谈清楚,因为自己在这方面也没想太清楚,所以才有了今天这篇文章。
一想到上面的学校、地域和专业三个因素,通常会一头扎入到研究三个因素本身。实则对于填报志愿时,三个因素哪个更重要的问题,最完整的问题表述应该是“报志愿时,哪个因素对于自己的××更重要”,这里还需要考虑“主体”和“目标”。
一、主体:自己
这里的自己,就是高考生目前的所处的情况,如自己分数,自己城市,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爱好等。然后再在基于自己情况的前提下探讨地域、学校和专业三个因素。
1、自己的分数决定了自己能选择的大部分可能,如分数不够选择985、211学校的话,只能选择省属或市里的学校。分数不够选择北京的学校,那只能在其他二三线城市里选择。
2、自己爱好决定了自己的专业方向,如喜欢烹饪,可以选择烹饪专业学习。
3、自己所处的城市不同。在二三线城市的想去一线城市,一线城市的没准喜欢去偏远山区呢。
4、家庭背景的影响。有的不是父母帮考生直接选择这种影响,有些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从事的职业给考生一个很好的参照。
通过对自己的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之后,再去考虑地域、大学和专业对于自己来说哪个更重要。
另外,我们选择地域、学校和专业时,可以通过自己更看重哪个因素来排序,另外,也可以通过找到自己不能忍受的因素进而作出取舍,如自己不能忍受在二三线城市,那就直接在一线城市里选学校和专业就可以了。接着如果也不能忍受调剂专业,那么就选择去一线城市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至于学校么,就在满足以上条件下尽量选择排名考前的学校。这样通过反向筛选的方法帮助自己更快的作出决定。
二、目标
“哪个因素对于自己的××更重要”,这里没有填写的词即是目标,可以填写“毕业找好工作”,“自己终身的事业”,“自己的爱好”、“自己的人生”等等。
如问题设定为“填报志愿时,哪个因素对于自己毕业找好工作更重要”。判断如何找好工作是很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什么是工作,什么是好工作。找好工作与上哪个大学也许并没有太大关系,因为工作中的要求与上大学时学到的知识差距还是很大的。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工作本身的要求。
每一个目标都没有好坏,找一个好工作,也是一个现实的目标。因为人们的目标不同,所以地域、学校和专业哪个更重要就没有统一的标准,但目标看得更长远点,以终为始,思考自己上大学对于自己的人生终究有怎样的意义?与思考自己上大学对于自己找工作有什么意义?显然前者比后者看得更远,那样选择志愿时也就不会被眼前的目标做遮蔽。
最后,总结一下,“填报志愿时,哪个因素对于自己的××更重要”,这个问题里,需要考虑:自己所处的情况、目标和填报志愿的影响因素。三者需要综合考虑。把目标设定的更远,不被眼前问题所纠缠,自己也就能走的更远。哪个因素更重要没有标准答案,问题不同,思考就不同,所以首先要确定提出的问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