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理解儒学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之意

      我读的这本《大学》是由曾参、子思编著,严亚珍译的。刚拿到这本书,心里有种偏见,古人们读的“四书”类的书,我肯定读不懂的,一定是些之乎者也,晦涩难懂的语言。并发难到:“我能理解书中精髓吗?还是放弃吧。”但转念又想,现在许多文人智士们都喜欢引用《大学》里的经典句子来说明一些人生哲理,我应该也能理解其中一二吧。所以,最终还是决定开始读《大学》。

曾参 子思著严娅珍译本


      今天,已基本读完全书的十一个章节的内容。尽管,有的章节、有的语句还是一知半解,但心里已经对《大学》的核心内容有了了解。真正体会到儒学以修身养性为核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儒家思想,时至今日,仍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其齐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意思是:古时候想要统治天下的君主们,先要治理好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先要修养好自己的德行;想要修养好自己的德行,先要修正好自己的内心;想要修正好自己的内心,先要有诚意;想要有诚意,先要了解认识事物的本质,研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进一步说明三纲八目之间的先后关系。“了解认识事物本质后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懂得事物的发展规律后要有诚意,有了诚意后修正自己的内心,修正好自己的内心后才能修身养性,修养好自己的身性后才能管理好家人,处理好家人之间的关系,使家庭和睦,家庭和睦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这体现了儒学的精髓,是“内修”和“外治”。先要“内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然后才能“外治”即“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中间的“修身”则成了连接“内修”和“外治”的枢纽,它和前面的“内修”相连接,便可以“独善其身”;它和后面的“外治”相连接,便可以实现“兼善天下”的理想。后来许多知识分子便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作为自己的毕生信条来鞭策自己。今天我们每个人若都能正确理解到这种儒学核心,并以此来要求我们自己,那么我们这个社会也将会是一个安定、和谐、繁荣的社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