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四十八)

迈克辛格说:眼前这一刻并没有困扰你,是你在用“眼前的这一刻”困扰你自己。停止把注意力放在困扰你的东西上,就会从困扰中出离。

但是做到不容易,并不是眼前的这一刻困扰你,而是眼前的这一刻让你有了想法,想法困扰了你。如何清理这些想法是核心。想法来自记忆,经验和知识的残留物。

读书会改变认知,但是读书属于知识的范畴,如果没有把知用于行,我们只不过是信息的传播者。用于行动才会变成智慧。

写作是反思的过程,并不是非要写出华丽的语言,而是从写作中剖析自己,找到想法产生的根源。把这两者结合就会形成新的认知,那么想法就会改变。你会发现困扰依然存在,只不过对困扰有了意识。你意识到困扰,它才会消失。

如果没有觉知,负面情绪出来的时候,是无意识的。所以会重复。愤怒,后悔;后悔的开始会平和,这时是让意识进入了,昨日的愤怒还有记忆。随着时间的积累,并没有找到释放的方式,只是控制着,压抑着,如果把身体比作容器,情绪总会满的时候。

在某个人,某件事,某个时刻把这个点触发,又会出现原来的样子,再次陷入循环之中。要改变,首先要改变行为,行为变了,想法才会改变。你不能直接改变想法,你要知道想法并不受思想所控。

人们总想用省时省力的方式解决。但在认识自我的路上是行不通的。你要时刻关注自己,关注之内才有了专注,专注的结果才会养成觉知的习惯。你要知道你在走路,在吃饭,那么就会知道念头的浮起,你看着它,不随着念头有了行动,才不会受它困扰。

当在拥挤的路上,赶着上班,车越来越多,行驶越来越慢。烦躁之心升起,埋怨修路,车多。但这些不会改变当下的状态,只会让埋怨回到自己的身上,反而更加的烦躁。

有的人说:这很简单呀,不埋怨就可以。但是烦躁的状态并不是当下的事引起的,而是日常的烦躁已经存在,只不过换了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对象。

我们只有观察自己,才会看到真相,真相来自于思考的停止。克里希那穆提说:“自我”是一个思想无法解决的问题,必须有一种不属于思想的觉察才可以。什么是思考?当我们说“我认为……”时,我们是什么意思?我们什么时候会意识到这种思考的过程?

当在关系中有了摩擦,你才会察觉它,察觉是为了不断看清那个“我”,情绪只是表象,当把“我”“我的”去掉,情绪也就随之散去。

生命的掌控,从掌控自己的行为开始,所思所做不是为了别人的认同,也不是为了期待,你只是在做,当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不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因为困难和挫折只是做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困难和挫折只是外在看到的现象。专注于当下的人,连这些词都不会存在。

迈克辛格博士每天凌晨三点起来冥想,蔡志忠先生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如果从我们的角度去看,会惊讶他们如何做到的。但对于做的人来说,和日常走路吃饭没有区别。不要以为走路吃饭简单,如果做到走路时感受走路,吃饭时专注吃饭,那么也就能觉知思考,情绪,会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昨天早上开始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气温随之骤降好几度,还真是第一次体会到春寒料峭的感觉。不是我的感觉比较迟钝,而是...
    夏野阅读 224评论 0 0
  • 晨曦微露,村子里静悄悄的,路上偶尔有早起的人在锻炼,今天早起了几分钟,出去大路上走了一圈。 今天村子里有个姑娘要出...
    梨儿无心阅读 207评论 0 9
  • 人生路上,风雨交加,没有人会一帆风顺,一个人想要获得更好的生活,其实,只能靠自己去努力。不必有太多的无用社交,朋友...
    chen心语阅读 848评论 1 50
  • 有事没事,琪琪姥爷就绞尽脑汁地和外孙女搭讪,以自己少得可怜的文化功底,问一问有关学习方面的事情。 有时,正处于青春...
    如是青山阅读 479评论 4 40
  • 从并州回来的她有点委屈,在那里照看孙子接送幼儿园,苦虽不重但觉孤独,下楼要坐电梯。说没在咱本地好活,在咱这里出门在...
    牧童梦RGQ阅读 212评论 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