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关于《历史深处的民国》这三本书的感受与思考。
第一个问题:鸦片战争后,晚清被迫打开国门,遭受了哪些重大冲击?鸦片战争象征着列强的入侵。他所带来的影响最明显的就是鸦片。鸦片战争使得鸦片大量流入中国,很多人都在吸食鸦片,对身体和精神产生了负面影响。百姓吸鸦片,不好好种地,经济受到影响。军队吸鸦片,身体羸弱不堪,战斗力下降。高层阶级吸鸦片,意志颓废,无心治理中国。除了鸦片,鸦片战争带来的也是各种屈辱条约。比如南京条约就使我们失去了香港,其他的各种条约也使我们失去了大片的土地。这种条约还促使租界的行程,使列强拥有了在中国的据点。这种被强制打开国门,也让我们好像被殖民了一般。除了这些,国门被打开就使得列强的商品开始进入中国。由于列强的工业能力远超当时的中国,因此产品的质量也远超于中国,使得小农经济遭受了重大冲击。而对于政府的经济损失,就是随着条约而带来的大量赔款。除了这些物质上的影响,还有一些精神层面的影响。从书中我们可以得知,当时的朝廷对于列强入侵选择了一个容忍的对策。虽然也不是没有打过仗,但是列强的实力远高于中国。而读书人,百姓们看到政府这样的决策,自然会很愤怒,使阶级矛盾激化。
第二个问题:面对外来冲击,社会的各个阶层如何做出回应?第一个阶层就是最底层的百姓。面对危机,他们只能造反。此时攻击的对象有两个,一个就是入侵的列强,他们可以自己组织武装力量,抵抗西方列强。第二个造反的对象就是朝廷,阶级矛盾激化,使得他们对朝廷进行造反。接着就是上层阶级。上层阶级也分两派,一派是积极效忠于朝廷,坚持维护天国主权,与西方列强斗争到底。比如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另一派就是深知列强的强大,选择一定程度上的容忍,并且提倡学习列强,进行洋务改革。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第三类就是新兴知识分子阶级。这个阶梯也分两派。一派是主张改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变法(立宪派),比如康有为和梁启超。而另一派就是主张推翻一切,进行彻彻底底的革命,比如孙中山。
第三个问题:比较不同社会力量的救亡道路选择,分析其成败的原因。通过历史我们可以知道,最终成功的是无产阶级共产党。别的为什么失败了呢?先说李鸿章,曾国藩代表的上层阶级。书中貌似很少写过他们有过政治方面上面的改革。虽然进行了洋务运动,学习列强,加强了工业能力,但是最根本的政治因素他们却没有进行变动。而且这样也会导致过于依赖列强。而另一派抵抗派则更明显,没有朝廷的支持,实力太弱。而底层的百姓阶级,太平天国就是一个例子。洪秀全是百姓出身,虽然敢打敢拼,建立了太平天国,但是没有统治国家的能力,缺少长远的眼光,而且国家本身是建立在宗教上的,迅速封建化,最终被清军和列强联合击败。革命派孙中山虽然成功推翻了朝廷,结束了千年以来的帝制,但是国内仍然军阀割据,内战不断,外敌入侵。所以孙中山革命派也没有完全实现救国的目标。而立宪派就比较惨了,戊戌六公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失败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变法触动了当时朝廷的利益。当然还有一些中立派的存在,比如袁世凯。他实力足够强劲,能够处理好列强和中国的关系,但是我觉得他好像没有特别想要救国的意愿,最终想要复辟做皇帝,遭到内外联合反对,最后失败。而无产阶级的成功,则在于团结所有的民众,推翻了帝制封建制,最终成功救国。
最后一个问题,追求中国的复与兴,我们应该选择一条什么样的现代化之路呢?纵观历史长河,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人民。因此未来我们应当以人民为中心,重视人民的利益,反对封建制度。还有就是我们应当努力发展科技,增强国力。原本有外来入侵者,就是看我们国力不足,觉得我们好欺负才来入侵。如果能够增强国力,增加国际上的地位,那么自然也不会有人敢来欺负我们。还有,我们可以积极对别的国家伸出援手,增进友谊,互帮互助。经济上也要努力发展,比如以前的先富带动后富的政策就可行,最终实现共富。
总之,近代史不仅是屈辱的历史,也是让中国摆脱封建社会,看到新世界的钥匙。我们应当利用这段沉重的历史,认识错误,改正自身,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