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5

基层减负,释放活力源泉

在快速发展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基层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其健康运转对社会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长期以来,基层工作人员面临的繁重任务、冗长流程和形式主义的官僚主义,不仅消耗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也抑制了基层创新与服务的活力。

减负增效、轻装奋进基层减负不仅仅是减少工作量的问题,更关乎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过重的负担导致基层干部疲于奔命,无法沉下心来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工作质量,也削弱了基层的创新动力和服务效率。因此,通过减轻基层负担,可以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政府服务的整体水平。

常抓久治久久为功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持久战”。为基层减负贵在坚持、难在坚持,必须拿出“动真碰硬”的劲头,保持“滴水石穿”的毅力。要坚持标本兼治,深入基层查堵点、看实情,找准影响为基层减负的“沉疴顽疾”,敢于“动真碰硬”,严格问责奖惩,从源头上杜绝出现“新瓶装旧酒”现象,避免陷入“减负—反弹—再减负—再反弹”的怪圈。要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抓细抓实、抓常抓长,切实帮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让他们把更多心思和精力用于干事创业、为民服务。

关爱基层,宽严并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的“最后一站”,工作任务重、强度高、压力大,是基层干部最真实的写照。为此,要对基层多一些关爱、关心、支持和理解,做到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劲。为基层减负必须“宽严并济”,既大刀阔斧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又营造崇尚实干、担当作为的浓厚氛围。要把好问责关,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问责,防止问责滥用、泛化、简单化,造成“鞭打快牛”“多干多错”的错觉。要把好激励关,突出事业岗位要求和促进干部成长有机结合,认真落实容错纠错机制,注重选拔艰苦地区、防汛救灾、重大项目建设中的先进典型,树牢实干为本导向;落实工资待遇、福利保障等制度,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身心健康,全方位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发其扎根基层奉献的激情。

基层减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政策、制度、文化等多个层面同步推进。只有真正将基层减负落到实处,才能释放基层的巨大潜力,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基层减负,不仅是对基层干部的关怀,更是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跟我们做流程管理》读书心得之完结篇 01 前言 《跟我们做流程管理》,看书名就知道是一本关于管理实践和工具的书。...
    白仙儿阅读 968评论 0 1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
    NoChoice_0f78阅读 431评论 0 0
  • “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 ——第十六个全国防震减灾日宣传活动 5月12日,在纪念第十六个全国防震减灾日之际...
    郝悦游郑州阅读 49评论 0 0
  • 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 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
    滕思雨阅读 384评论 0 0
  • 思政教育与党创新之间的关系 思政教育与党创新理论武装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课...
    汤圆圆又圆阅读 64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