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大亞灣之旅



伊雪

清晨,天晴,暖暖的溫度裡能感知今日陽光的火辣。

        背包,公交,英語詞典,帶著獨自旅行的愜意,來到海邊。

        偶遇一對退休夫妻,面貌煥發著活力,看著甚是年輕。閒聊中,得知他們正進行省外游,聽說我一個人出來玩,很是鼓勵,“這種精神好,年輕人啊,就該多接觸一下大自然,能獨自出遊,有自主性。”

      原來旅行在老年人眼裡已如此合理化,開放化。社會已變得如此寬容,年輕化。

        偶遇兩個女孩和一位阿姨,突發奇想要向她們學游泳。

        信心不足,怕身體浮不起來。 女孩唐告訴我頭抬時手腳助力,重心會向上。

        我盡力手腳並用,使出洪荒之力,卻偏偏,越用力越往底沉。

        以為越用力離目標越近,可行動上越是蠻橫,越是阻礙了腦袋的運轉。

        腦袋空空,我想自己該停下來一會了。感受著水的衝擊和自己的內心,我發現自己想抬頭,想平衡,想前進或上浮。發現自己手腳不協調卻想蹬腿也想用手划水,而且閉氣還不能堅持太久。於是我先保證閉氣有限長,只用手划水控制平衡,腿先放平不動,頭也不浮出水面。很神奇地,我竟然可以在浮在水裡了。於是聯繫雙手劃動,慢慢找到自己的狀態,也終於能在水中游動了。

        小時後爸爸怎麼教也學不會的游泳的我,今天為何……進步神速?

        人的“成長”是漸漸的。

        每個學習中的人都該感知自己的狀態並適時調節。

        開始能在水中遊行,基本按原來方式。唐問明我后,知道我不用腿部是因為感覺腿部對前行推力不大后,叫朋友給我展示沒有手部劃動的前行,躍躍欲試的我在用腿部助力后確實感知效用極大,轉變觀念,聯繫手腳協調並進。

        旁觀者清。三人行必有我師。他人的提點會讓自己的學習變得事半功倍。

        始終無法手腳太靈活地並用,但已在水中泡了太久,大家也餓了,於是我們告別彼此,各自回家。

      原本以為的困難化為一個個點解決,游泳其實沒想象中困難。

        以前總在懷疑旅行的真正意義。

        走出去就是遇見,美好,驚喜。

        走出去只為轉移壓力,卻得以認識新的朋友。帶泳衣只因虛榮心作祟,卻收穫游泳沉浮力控制的鍛煉。和陌生人打招呼只是想試試能否游泳,卻因此得知對方是帶母親旅遊,原來孝順可以這麼簡單。

        “小姐姐,你一個人出來玩不覺得孤獨嗎?”

          我搖搖頭,微笑。

          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剛好匹配你的空閒時間,不是每一份心情都能相互理解,也不是每一階段都可以不考慮經濟。

        求同存異固然好,但在眾多無法平衡的點上大膽取捨,只要依從本心,孤獨,也是美麗的風景。

        結束了這次海邊遊,本該在海邊拿出複習的詞典依舊默默待包裡。

        變化總比計劃快,直面生活,別帶著壓力上路,卻說“減壓”。

        很奇怪,再看向詞典,感受的不再是疲憊,而是心靈的棲息,內心的釋然。

        生活節奏的錯亂造就的凌亂美,讓我知道:靜下心,直面失衡,分析,分主次攻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