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苹果还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它创造了好几个奇迹,一个奇迹就是掉到牛顿的头上,砸出了牛顿定律。
第二个奇迹就是被别人咬了一口,乔布斯把它作为logo创造了手机的奇迹。
苹果还有什么神奇的故事吗?我看到一个天赋理论叫做苹果理论,讲述的是一个苹果为了结果从迷茫开始不断的模仿其他水果,迷失了自己,最后被一颗老的苹果树点醒。从盲从最后到做自己的一个过程。
今天呢,又看到了另外一个关于苹果的故事。这是一个作家讲述如何用一个苹果来构建一个故事?
你可能问啥?一个苹果能构建一个故事,不信你听我娓娓道来。
故事设计的基础:“苹果”理论
设想这样一个简单场景:“我”渴望得到一个苹果。基于这一设定,故事的走向大致有三种可能:
其一,“我”未能如愿以偿得到苹果;
其二,“我”成功获取苹果;
其三,“我”虽得到苹果,却又不幸被他人夺走。
倘若要将这一简单情节转化为扣人心弦的文学作品,关键在于让故事的发展过程充满曲折与波澜。
我分别用三个故事来表达这三种结果。
1、 得不到“苹果”的故事:《金色的鱼钩》
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带着几个生病的小战士艰难前行。他们的食物极度匮乏,小战士们身体虚弱,急需营养补充。此时,能钓到一条鱼给战士们补身体成为了炊事班长心中的“苹果”。
他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有鱼的水塘,用自制的鱼钩去钓鱼。然而,鱼非常狡猾,很难上钩,这是第一次波折。好不容易有鱼咬钩,却因为鱼钩简陋,鱼又挣脱了,这是第二折。
尽管困难重重,炊事班长没有放弃,继续耐心垂钓。终于,他钓到了一条小鱼,正当他满心欢喜地准备回去给战士们煮汤时,却遭遇了敌人的空袭。他在躲避空袭时,不小心摔倒,鱼掉进了泥水里,再也找不回来了。
最终,炊事班长没能让战士们吃到鱼,但他依然想尽其他办法,挖野菜、找草根,照顾着小战士们,直至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让战士们活下去的信念。
2、 得到“苹果”又失去的故事:《项链》
玛蒂尔德是一位爱慕虚荣的女子,她一直渴望过上奢华的上流社会生活,参加一场豪华舞会并在舞会上光彩照人成为她渴望的“苹果”。
为了这次舞会,她向朋友借了一条钻石项链,戴上项链的她在舞会上成为众人焦点,成功地接近了自己心中的“苹果”。
然而,舞会结束后,她发现项链丢失了。这是第一波挫折,为了偿还项链,她和丈夫四处借债,倾尽全力购买了一条一模一样的项链还给朋友,从此生活陷入了贫困。
此后的十年里,他们过着艰苦的日子,日夜操劳,省吃俭用。当她终于还清债务,偶遇那位朋友时,却得知当年借的项链是假的,自己多年的辛苦付出都化为乌有,曾经短暂拥有的“苹果”——舞会的风光与虚荣,早已离她远去,只留下岁月的沧桑和无尽的感慨。
3、 得到“苹果”的故事:《丑小鸭》
一只丑小鸭因为外貌丑陋,在鸭群中受尽了排挤和欺负,它渴望被接纳和认可,成为一只美丽的天鹅就是它心中的“苹果”。
它在成长过程中,遭遇了无数的困难和嘲笑。寒冷的冬天,它没有温暖的地方栖息,差点被冻死,这是第一次波折;寻找食物时,总是被其他动物驱赶,常常挨饿,这是第二折。
但它没有放弃生存的希望,凭借着顽强的毅力熬过了冬天。春天来了,丑小鸭在湖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它竟然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成功得到了心中的“苹果”。
它在天鹅群中自由地游弋,得到了其他动物的赞美和羡慕。虽然之前经历了许多痛苦,但最终它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美丽,尽管这幸福背后有着曾经无数次的接近绝望和孤独坚持。
生活这场漫长的旅程中,我们都如逐梦者一般,为心中的“苹果”倾尽全力、奋力攀爬。《金色的鱼钩》里那未入口却化作精神力量的鱼,《项链》中那得而复失、代价沉重的舞会荣耀,《丑小鸭》中从遥不可及到紧紧相拥的美丽蜕变,皆为生命的注脚。
而我们,也正走在自己的逐梦路上,怀揣着各自的“苹果”,哪怕荆棘满布、哪怕风雨兼程。每一次的跌倒与爬起,每一回的泪汗交织,都在铸就我们与“苹果”之间独一无二的故事。或许,这就是生活的真谛——于“苹果”的诱惑与磨难中,找寻自我,成就非凡。
直至最后,当我们回首来路,那些“苹果”的光影闪烁,终将汇聚成一句熠熠生辉的金句:“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追逐苹果的路上,灵魂得以丰盈,生命因此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