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言锋语
今天一位读者给我留言:说我坚持日更很了不起,但他翻看了我的文章,点击量高和上首页的文章几乎都是关于人物的,问我为什么不专攻此类文章,并且要去投“有些文章不一定为了上首页”等类似的专题,鼓励我要坚持给首页投稿。
这位读者的留言让我挺震撼的。其实我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症结在哪里,而且也不止一位老师说过自己的写作要做哪些调整,自己也上过很多老师的写作课,也觉得老师说得有道理,可以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上。就像这位读者提醒得一样,可为什么自己明知道点击量上不去,转发不多的原因,却不愿意改变呢?
想来真是《谁动我的奶酪?》里所讲的那样:旧的奶酪已经坏了,我仍然在心疼这块旧的奶酪,而不是马上去寻找新的奶酪。
之所以不愿放手,是因为已经投入了几年的时间,明明知道这样写下去效果不大,却因为花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上面,硬逼着自己去投入更多。
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不会把一件错的事情变成对的。
怎么想才对呢?《谁动我的奶酪?》认为:赶快放弃旧的奶酪,你就可以越早享用新的奶酪。
这个问题这么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很容易抱着沉没成本不放,因此错过了很多机会。
在新媒体时代,罗振宇是行动快的,抓住了机会,借势而起;剽悍一只猫是行动慢的,但最终行动了,也成为了知识网红——普通人崛起的典范,我们这些不愿改变的人,因为害怕变化,害怕未知,就成为了只是看上去很努力的人。
每天日更,看上去很努力,但每天把它当任务完成时,就失去了某些意义,尽管看上去很美。剽悍一只猫老师曾经告诉过我,每天坚持写是鼓励的,但要注意输入,要去认真分析那些好文章究竟好在哪?要去研究人们现在都喜欢看什么,要将这些好文章烂熟于心,哪怕每周出一篇精品文章;Spenser也在课上讲过,文章要有画面感,要有共鸣,有互动,最关键的是要会写故事,你的文字要能撩到大家;汤小小讲,你的文章要引发情绪,要具有争执性,要颠覆认知;要具有知识性,要追热点。
每位老师说得都不错,但哪位老师的话我都没有去认真分析,没有落到自己的文字当中,所以我至今与这些大咖之间依然还是仰视。拒绝改变,就意味着所学的课白上,付费的钱白花。
李笑来说:最重要的能力是分析能力。他就是因为具备了分析能力,他才可以在新东方做到头牌老师,才可以做到得到App的订阅量第一名,才可以开发出一块听听平台。
写作说容易不难,说难不容易。不管难易,都要找准自己的标签,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专注一个方向,往往是这个专题没写透,那个专题也浅尝辄止。就是缺乏了分析能力。
确定自己专注的专题和人群,认真分析这个专题和人群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满足人群和专题的需求,才能写出更深入的文章,蜻蜓点水的文章,浮在表面感动不了自己,又怎么去感动其他人?
自己很清楚问题出在哪个环节,之所以不去改变或许还可以固守原来的地盘,一旦改变,成功还好,不成功就连原来的阵地也失去了。对未知、对失败的恐惧,几乎成了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
勇敢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并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它战胜了恐惧。
“如果没有恐惧,我会做什么?”合上《谁动了我的奶酪?》我在思索:也许会继续写下去,也许会去改变。
那何不去改变呢?去尽早享用我的新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