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长大越发现原生家庭像一个紧箍咒跟着你,原生家庭的好与坏早就根植在我们的细胞里,喜欢或者讨厌,我们都无法改变。
很高兴我们继承了父母的优点
我的妈妈是一个有着爽朗笑容的劳动妇女。她勤劳朴实,聪明漂亮,同时有高于周围人群的远见和见识。在闭塞的农村地区,女孩子不用读很多书,早早的毕业去上班才是正道,然后结婚嫁人。
而我的妈妈坚持让我读书,让我走出去看看。我清楚的记得她在很小的时候跟我说过,我也想你一直在我身边,可是在我身边有什么出息呢?你应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她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可是有着自己的远见,正是因为她,我才能走出家乡,去到深圳,有机会出国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因为继承了妈妈的优点,我上学的时候就认真努力,成绩一直不错。而且一直以来都非常独立自主。从上大学到后来出去工作,都是自己拿主意,上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加上去哪个城市工作。
所有的工作都是我一个人做决定。工作以后也是勤勤恳恳,像父母一样。老师和领导对我的评价都是踏实上进,我知道这一切都来自于我的父母。
好可惜我们身上也有父母的缺点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的父母也是一样。农村出身的他们,有自己的局限性和 不足。父母这一代人,从小吃苦长大,贫穷是她们最怕的。从小缺衣少穿,长大后又要养活下一代,沉重的负担压着他们。因此,省吃俭用是日常必备。
同时,因为经济条件的不足,总是严重缺乏安全感,总是想着省吃俭用,一味的节省不懂如何享受生活。而且对下一代的教育也是要节约省钱,不要乱花钱。父母不以为意的光荣传统对子女造成的心理压力多大,他们并不清楚。
从小在条件艰苦家庭长大的小孩,一路被教育要勤俭节约,成年之后跟父母的沟通也因为钱而疏离。有多少家庭在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时因为重点放在了钱上而导致感情遭到了稀释,甚至因为钱感情稀薄到了微乎其微。
80后的我们小时候家庭条件欠佳,长大后经济状况好了很多,以为不用再节约,可是身上还是带着父母的印记。长大后,总是无意识的节约,想着省钱。很多时候都特别讨厌这样的自己。为了省钱,没有办法买自己喜欢的衣服,不能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时间长了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喜欢的东西了,因为喜欢的都太贵了。
等到有一天,自己有了一点钱,可以承担的起自己的花费时,发现千金难买心头爱。以前喜欢的东西也无法带给你开心了,那一个冰淇淋,那一件花裙子,那一场电影和儿时的旋转木马,长期压抑自己内心的喜好,人很难开心和幸福。
有一个同学,从小家庭条件很不错,在我们的小县城父母工资都不错。可是,她说从小她都习惯了父母因为钱争吵,她受够了再也不想因为钱而发愁。于是她拼命挣钱,希望可以摆脱父母身上为钱吵架的阴影。这些年,她挣了不少钱,去了不少地方。
可是当她在一家小店被人少找了钱不自觉的跟人吵了起来的时候,她才意识到对钱的执着已经深植于她的细胞当中。任何一个关于钱的问题都会刺激到她的细胞。她才意识到,她的身上流着父母的血液,很遗憾连带着父母对钱的执念。
你是不是也在拼命摆脱父母身上的烙印
多少人在青春期对父母叛逆的时候都想过我不要像父母一样生活。青春期里对父母的讨厌都让我们暗自下劲不要像他们那样。
我想要真正的生活而不是苟且的活着。从小对父母省吃俭用不肯花钱嗤之以鼻,等到长大后一定要买买买,吃吃吃,那么辛苦的工作,绝对不能亏待自己。
从小对父母谨小慎微的样子很不屑,认为人要活出自己,不能软弱无能像社会低头。对父母口中的社会严重怀疑,不相信他们口中的人生经验。
总是很烦父母吵架,总是没有办法好好沟通,羡慕别人父母恩爱,因而总想要完美的爱情。 在某一个不经意间,你发现,你也像父母一样在职场上谨慎小心,不敢得罪领导,学着揣摩老板的想法。
而又是一瞬间你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竭斯底里的时候,才发现你身上有着父母的印子。基因和血液已经深种你没有办法改变,即便你多么想要撕掉父母在你身上的烙印都不可能。
唯有理解父母,才能真正与自己和解
电影乘风破浪里面徐太浪一直不能原谅父亲,因为他对自己的不理解和不支持,总是对他拳脚相加。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回到了父母年轻的时候,经历了父母的青春,开始理解父母,尤其是他的父亲,为何在他出身的时候坐牢让她的妈妈得了产后抑郁而跳楼自杀,又是为什么在他的童年总是对他拳脚相加,不能好好爱她。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回到父母成长的时代,也许我们就能真正理解父母,因为贫穷和苦难而带来的严重不安全感。他们并非不懂得享受生活,只是常年累月生活的压力让他们不得去为未来多打算。
最重要的是不管在多么艰苦的岁月里,他们都始终把我们放在第一位,吃饱穿暖。他们只是不懂得如何更好的表达自己,不代表对我们的爱有任何的折扣。
越长大我越发明白父母,他们总是省吃俭用只是为了在需要的时候能够为自己的家人带来安全感。而我也越来越清楚,最终我会长成父母的样子,跟他们一样勤俭节约,唠唠叨叨,偶尔发火,而我欣然接受,这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