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别人激怒的那一刻 我安静了

为了制定方案,我又和同事争论起来了(感慨一下:专业技术人员情商需要提高,说我呢!)

事情经过大致如下:

我和同事争论的焦点是在一个项目如何安排上。

同事说我的安排显得很刻意,担心别人会有误会。我直接否认了会有这种感觉,并不断劝说她接受我的观点。甚至在她再三表明有担心的感受后,我再次举出很多事实来说服她,发现她还是不接受。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眼看说服不了,我开始失去耐心,突然嘴里溜达出一句话“你就是怕担责任!”

这句话一出,我自己也楞了,因为我知道这句话属于“暴力沟通”(好吧,虽然学了NVC,但是接受自己学的还不够!),也知道这句话一旦说出的结果。果然她坐不住了,站起来不断开始解释,她说的什么我听不清,但是她强调了三遍“我有什么可负责任的!”(特别是我俩在刚刚经历的这个事件进行复盘分析“负责任”这句话时,她仍然很激动,只不过刚刚显得有些语无伦次,或者我可能处在情绪中,现在听起来条理清晰多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好似看到了一个被激怒后的“狮子”(其实说是“狮子”,定义还不准确,因为没有那么凶,除了生气和愤怒,我还看到了一丝尴尬)。在这一刻,我安静了,不是被吓到了,也不是不知道怎么回击她,而是在想“担责任”为什么让她如此激动呢?她有什么需要呢?

在我集中注意力感受她的需要时,我不再表白,不再强调我的理由,甚至已经忘记了,全身心体会她如此激动的需要是什么?这时我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她,听她诉说,心里没有内疚感,也没有挫败感,更不会想到用什么话语回击,于是,很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她语气也开始和缓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后面发生的事是这样的,我们又说了一些前面重复过的话,但是感觉这时再说,好像找到了突破口。当我偶然提到可以避免担心的策略时,她突然露出了笑容,说如果这样我就不担心了,很快意见统一了。

我笑了,现在看来其实这个事很简单,可想想我们刚才激动万分的样子,还玩起了“攻心战”,太好笑了。

复盘时,同事还激动地强调“自己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我看到她中了“责任心”评判的枪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下面谈体会:

1.同理心。当对方表达自己感受时,我非但没有做到同理,相反还否定或不置可否,这就把与对方能够连接的大门关上了。原来以为非暴力沟通是在情绪冲突时可以用它平复内心情绪,现在来看其实如果同理心不够及时,往往会把一个本来是正常的沟通变成“暴力沟通”,因此暴力沟通往往是因为同理心不够造成的。

2.想要什么。现在反思,毕竟是工作上的事,只要找到解决办法解决它就好,所以对方不是为了倾诉感受,而是为了找到解决策略,而我的思维受她那句“担心”的影响,仅停留在她的感受层面上,并没有想到或者说她也没有发现,我们其实是想要找到解决担心的办法,因此对方想要什么我们没有照顾到,也影响了工作沟通的效率。


图片发自简书App


3.潜意识。回想起自己平时的沟通模式,在对待自己比较熟悉的人(比如,爱人,孩子,要好的朋友),常常在沟通时,当与对方观点不一致时,即使自己开始并没有想一定让对方接受,但一旦对方反对时,即使她是和颜悦色,自己也会产生强烈的对立情绪:“一定要把他(她)说服了”,就会在沟通时较真,情绪控制不住,会绞尽脑汁想各种理由,我认为原因就在于自己有一种潜意识:我说的是对的,你应该听我的,你不应该“担心”,你不应该有这些感受,这种思维方式或潜意识的表达,会让对方没有安全感,很影响沟通的气氛。

除此以外,如果我们内心坚信“我对你错”,“你必须听我的”的想法,就会以为只有我说服你了,就能证明我对了,我赢了,当你不答应、不认同我时,我内心的平静就被打破了,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暴力沟通是因为人们内心的平静被打破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总而言之,很认同依老师曾经在群里说的一句话“同理心是非暴力沟通的核心”,当时虽然不清晰它的含义,但我记下了。

今天我实践了,也理解了。

所以非暴力沟通任重而道远,不着急,慢慢来,坚持就会有收获,我信!

以上图片为雾灵山旅游照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