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读到最后几章时,我越来越不忍卒读,越来越薄,少平还是过着那样艰苦的生活,她深爱的人,最后一面都没见,就倏然离开了他,只留下了两本写满回忆的本子。我真想放弃读这最后的部分,将它封存起来,再也不去看它。然后去想象一个美丽的结局,来满足自己。
少平接受了她妹妹男朋友的好意,去了大城市工作;晓霞的死讯,只是作者杜撰的一个虚假新闻。但是阻挡不了我的好奇心,每每闲下之时,就默默思索我的人生,便想起了少平,忍不住去翻几页,三三两两的,还是把它读完了。
正如少平在书中说的那样,生活似乎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圆,但生活往往不会以圆的形式结束。作者并没有故意杜撰故事情节,他依旧回到跟他脱不了干系的煤矿。
当我再次在心里翻阅这本书的时候,脑海里印象最深的人便是孙少平。每当想起这个名字,我便会不寒而栗。他的境遇让我同情,他的爱情让我羡慕,他的人格让我佩服。
他所有的生活,完全可以用一个字去概括,那便是“苦”。当他出现在我的眼下时,他是一名中学生,为生计发苦;故事结束时,他背负着最繁重的劳动。初中时,他与同村好友金波公用一辆自行车,每周往返几十里的山路。后来,以绝对优异的成绩考入县上高中,总算扬眉吐气,然而经过好大一番周折才算勉强进入了高中。还是苦,很多时间是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为了仅有的尊严,他每天最后一个去拿他自己的两个“非洲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一个女孩,似乎跟他一样,不知是那一天他们相互认识了。由于人的共性,他们似乎相互都产生了一点爱慕之意。少平也因为这样一位女孩的出现,少了许多因生活窘迫产生的自卑感。他对这种感觉太过依赖,太过渴望。接受不了失去的它的感觉。我怜悯高中时的孙少平,他不但被物质的匮乏所折磨,还要在他本身就无比脆弱的心灵上再划一刀。我侥幸比孙少平略微幸运一点。
我承认上帝是公平的,孙少平在高中时,还没有放手的爱,就遭受爱的创伤。但上帝后来给了他一段超凡脱俗的爱情经历,在的爱海洋中,酣畅淋漓。将小霞这样一位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神赐予了他。尽管他只是一个挖煤的,也让他体会到了真正的爱。带着这样一位女神饱满的爱,挖煤也是幸福的。在此,我在孙少平面前只能自惭形秽,我没有他那样幸福,再也没有同情他的感觉了,只想请求他同情同情我。
书的最后一页,孙少平再次出现在我的眼下,那时候,我感觉他已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了。他无限的责任感,将他逝去的师傅一家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在养育他的双水村筑起了一座“纪念碑”;如愿以偿,他的妹妹兰香在最好的大学毕业。但他,年仅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