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语嫣离开段誉,最终回到慕容复身边,金庸这么修改究竟有何用意

段誉苦苦追求王语嫣,终究在枯井底,得到了美人的承诺。本该是两情相悦,白头到老,但金庸先生在新修版却改动了段王二人的结局。

首先,段誉为了保全段正淳的声誉,不愿意当众承认是大恶人段延庆的儿子,他只好把段正淳的女儿们包括王语嫣都认作了妹妹,并给与郡主的身份。接着,他又想起了追求王语嫣时所遭受的种种白眼,认为王语嫣甚至没有木婉清爱他更深。这使他和王语嫣离得更远了。更奇葩的是,虚竹子和西夏郡主听说段誉的遭遇后,还贴心地把自己的婢女送给段誉,一是作为他主动退弃驸马之争的补报,二来也是为了让他延续子嗣,因为段誉不用担心这些人和他有血缘关系了。而段誉居然也就答应了。

段誉的心思既然已经活络,那么王语嫣呢?

王语嫣开始关心起自己的容颜来了。年纪轻轻,就想要寻求青春永驻之术。最终,段誉带着她来到了曾经的无量玉璧旁边,他初次看见神仙姐姐的地方。因为这就是传说中的长春谷,隐藏着不老的秘密。当然,这终究是一场空,连曾经宛若真人的玉雕美人也突然倒塌,摔成狼藉一片。

寻求长生未果的王语嫣带着深深的失望,离开了段誉,回到了曾经的爱人慕容复身旁。

慕容复成了疯子,在愁容满面的阿碧和王语嫣的陪伴下,坐在坟堆上,开心地做着登基的美梦。

金庸为什么不让段誉和王语嫣终成眷属呢?

这和金庸创造天龙八部的初衷有关。

天龙八部,指的是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八种神道怪物,他们是形貌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

金庸的用意很明显,他就是要借天龙八部这个言简意赅的佛家语汇来描述超越了常情的众生相。所以,天龙八部开篇出场的人物性格一个比一个怪。木婉清动不动就拿毒箭射人,岳老三因为仆人一句好人的夸赞就扭断了他的脖子,原因是他觉得自己是恶得不能再恶的大恶人。叶二娘最喜欢偷走他人的婴儿玩耍,玩腻了就毫不犹豫地舍弃甚至于杀死,因为她自己的孩子刚出生就被抱走了,她的迁怒让她丧失了人性。

这些人,或贪或嗔或痴,被自己的欲望折磨地成了妖魔鬼怪。在金庸看来,唯有博大精深的佛法,才能超度众生,化解一切恩怨。而自幼深受佛法熏陶的段誉正是被金庸看中的的人间活佛。

金庸的初衷,是要把段誉写成一个释迦牟尼般的人物,出身高贵的皇族,却秉持一颗赤子之心,经历了情爱的折磨,差点掉入伦理的陷阱,最终看淡一切,遁入空门。但写着写着,段誉的主角光环突然被乔峰的英雄气概压制住了,佛陀济世救民的普世情怀终究抵不过承受着如古希腊悲剧宿命般的人间侠客。

金庸先生并不是一个为理念而牺牲小说趣味性的俗人,也就顺其自然地按照理路,任其发展。终究有了波澜壮阔、回肠荡气的天龙故事。但他秉持的以佛家思想为天龙八部基调的理念并没有改变。所以雁门关外,萧峰以一死使得全剧达到了最高潮之后,依然还有后续的情节。

金庸最新的修改已经是在2000年以后了,在修改小说的时候他想到了早年撰写小说的初衷,所以又添加了一个蛇尾,段誉这个最终要遁入空门的皇帝还是让他断却痴念吧,所以就有了和王语嫣的一番割舍。这时的金庸,已经不是写小说时期那个文采飞扬的金庸了。比起小说本身的意味,他更多地考虑到小说的哲学境界。因此对于新修版,读者普遍评价不高,认为整体上不如三联版。

不过金庸毕竟是金庸,很快就意识到了不足。当他看到了张大胡子拍摄的电视剧天龙八部后,发现萧峰最终一死以换取天下太平的结局很有感染力,后面的蛇尾删掉了反而更能突出主线人物的悲壮情怀,于是鼓励张纪中道,看来我的小说也得改一改了。

可惜,大侠已逝,再也没法看到他兑现曾经的承诺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