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世俗与非世俗的挣扎,我们终其一生,寻找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是双面性的,一半是世俗,一半是自我,白天我们要接受这个世界,到了晚上那个自我就开始跑出来,人总是在憧憬那种世外桃源的生活,却又不肯逃脱世俗的生活,我们不停的在尘世挣扎,找不到缺口。
主人公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就像是我们每一个人,但这种枯燥的生活总是会厌倦的,我们很少去寻找真实的自己。就像书中所说,为了心灵获得宁静,一个人必须每天做两件不喜欢的事情。
记得卢梭说过:“我要在这世上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将自己视为一个纯粹被动的生命体,不要再把所剩不多的用来承受不幸的力气浪费在徒劳的抵抗上。”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必须把它的价值最大化才会让人生更加有意义。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灵感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主人公是位魄具成就的证券经纪人,人到中年之后,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痴迷绘画,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西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取灵感,创造出令人赞叹的杰作。
暴风雨前的平静
“他是一个本分老实、再平凡不过的人。人们可以钦佩这种人的品质高尚,却绝不会喜欢和他相处。”
“这一对夫妻过着悠然舒适的小日子,没有遭受灾祸,社会地位也不低,而孩子们懂事可爱;等到那时虽然他们俩老了,但一双儿女却成年了,然后各自结婚成家...”
这大概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标准结局,很平淡,很顺利,却没有一点激情,但是大海无言,你无法透过平静的海面看出海下的波涛汹涌,再沉默中你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不安。两人生活的过程中甚至没有过一次争吵,只为某一天远走他乡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比起一成不变的日子,我更希望生活中时时涌动着热烈的变迁和巨大的刺激。
在满是六便士的土地上,你抬头看见了月光
我其实很佩服主人公的勇气,前几年流传过一句话,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往往实施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如果有家庭,总是会想小孩怎么办,家里怎么办,还有宠物之类的。如果发生在现在,也是一样的,你与同伴与众不同,你抛妻弃子只为找寻梦想,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声音,怎么这么不负责任,旁人一定会觉得你是个疯子。
可同样的,我不理解主人公的做法,在艺术家的角度,他可以完成一幅又一幅的杰作,可是对于普世来说,他是反叛的,是自我的。生活了十七年的妻子,还有两个孩子,没留下一个便士,只有很短的一封信。
他就像是一头雄狮,眼前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画画。
文章的结尾,主人公燃烧了自己,创造了价值,而她的妻子却利用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许这就是六便士与月亮的区别吧。
有些人就算把月光捧在你的面前,你也未必会选择他,因为你只看到了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