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的弟弟跟我说:“老姐,清明节,我想带全家一起回老家拜山。”
我看到信息,发呆了很久,然后问,是他想回去还是老爸老妈想回去。
我们家离老家很远,坐火车要7个小时。汽车也要5个小时。
爸爸十几岁的时候就离开家乡,来到河池,然后定居。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老家成了他的乡愁。
大抵中国人总是这样,年轻的时候有多远走多远,年老了,又想离梦里的故土近一点。
从我上初中起,印象中,爸爸每年在清明节或者重阳节会回老家 ,去拜山,去看望外婆家。
其实很多时候我并不理解爸爸。和我爷爷一辈的人都故去了,和我一辈的年轻人他又不认识,他回去也只能找几个和他一样的老头聊天,有什么意思?
印象中有几次,我爸爸妈妈,因为要回老家拜山的事情吵起来。妈妈觉得没有必要每年回去,爸爸沉默着,在一旁抽烟,然后闷闷地吐出:“我们这一房只有我一个男丁,老祖宗都不拜,能有什么出息?”
我们姐弟三人,其实对回老家拜祖这件事,曾经挺反感的。
你说回家拜祖就拜祖啊,反正就跪一跪呗,可为什么那么多亲戚都得去见呢?
一群不认识的七弯八拐的亲戚,对着你叽叽喳喳:“豁哟!都长这么大了”
对着你评头论足:“怎么这么瘦?是不是不吃饭啊?”
对着你笑里藏刀:“读了这么多书,比我们家的孩子有学问多了,一定赚了很多钱吧?在什么单位啊?”
对着你捶胸顿足:“都这么大了还不结婚,不明白你们年轻人想什么!我家那个也是…唉…”
我们自觉不是老爸老妈拿得出手的样品,所以很不乐意跟随他们回老家,于是让他们孤军奋战,独自面对来自家乡亲戚的关爱。
近几年来,爸爸妈妈年纪大了,回一趟老家不容易。尤其是这两年,妈妈手术后,身体在调养着,爸爸更是脱不开身。
但我知道,他其实一直想回老家拜山。证据在于,这一年来每次我回家,他都越来越多回忆老家的人,还让我把他珍藏在小笔记本上的那些人的电话,一一搬到手机上。
老人家想回老家,我可以理解。老弟主动带全家一起回老家,我就得问问了。他是想让老爸开心吗?
弟弟告诉我,自己想回,老爸也同意。
“我主要想回去看下舅,拜下自家的祖坟。”
“自家的祖坟都没拜过,全是拜别人的!”
“前两年我一直想等有车了再回去,现在不想等了!回去是看长辈的,不是给长辈看车的!”
时光悠悠,当年那个小屁孩也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了,也是上有老下有小拖家带口的人了,也是开始接过家族传承的棒子的人了。
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
也许当了父母后,对爱,对家庭,对故乡,更有一份体会吧!
当对自己减了几分苛刻,对亲人多了几分体谅,才恍然:人活一世,其实并不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当年少时的热血和离经叛道,经过时光的发酵,酿成醇厚的酒,乡愁也融进了他的骨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