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慢者贵
纵观上下五千年,在中国历史上,能称得上圣人的只有“两个半”。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而那 “半个”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一生充满争议,然而他在为人处世、人格修炼方面的造诣,却毋庸置疑。
“言慢者贵,性柔者富,德厚者旺”便是他留给后人的醒世恒言,更是他智慧一生的浓缩。
孔子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真正智慧之人,都懂得三思而言。话比脑子快,说话不假思索,只会招来祸端。
年轻时候的曾国藩,便数次栽在一张嘴上。他常常口无遮拦,嘲讽同窗好友不如自己,逮住机会就怼同僚,处处彰显自己的厉害。结果把人得罪了一遍,还不自知。直到一天,在朝堂上,面对新登基的咸丰帝,他脱口指责:“小事精明,大事糊涂,徒尚文饰,不求实际。”
咸丰帝听闻,怒不可遏,要治罪于他,幸得其他大学士苦苦求情,才免于获罪。
经此一劫的他,幡然醒悟,便立下了“做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之说,警醒自己时刻谨记,举止要稳,说话要慢。
自此以后,曾国藩说话就特别慎重。
据史料记载,之后曾国藩说话,一定是别人说完之后他再说,而且他说一句,你得准备好十句,否则就会冷场。正因如此,他才能够成为历史上功高震主,却得以善终的极少数人之一。
柏拉图说:“聪明的人说话,是因为有话要说;愚蠢的人说话,则是因为想说。”
智者,用脑子说话;愚者,用嘴巴说话。
开口之前,慢三分,保持大脑清明,捋顺思路,从而避免说出不理智、让自己后悔的话。
“中华第一望族”琅琊王氏,历经朝代更迭,绵延数千年,造就一门三圣,三十五个宰相的奇迹。
在其流传于世的家训中,第一条就是:言宜慢。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
守住口,就是守住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