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看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在看第一章的时候看到一个认知学的原理就是,人生来就有好奇心,但是我们不是天生的杰出思想者,除非认知环境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我们会尽可能地避免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喜欢思考那些我们能解决的问题,对于太难的、解决不了的我们倾向于选择放弃不思考。
读完这个理论让我想到了我周围很多私立幼儿园现在运用的教育理论。很多私立幼儿园为了让家长看到他们的教学效果,拼命地给孩子灌输不属于他这个年龄段的知识。例如汉字,在不不学拼音的情况下,孩子们就已经认识了很多汉字,不但认识很多汉字,他们还会写这些汉字。如果把这个汉字单独的给她列出来,让他认他其实是不认识的。
就在前两天,跟我儿子一般大的一个小哥哥,他在一家私立幼儿园上学,他仅仅只有五岁,但是呢,他老师已经要求她开始写胖,让等很多比较难的字,他爸爸在一旁几十遍几十遍的教,但是他还是记着后面的忘了前面的,爸爸就在一旁大声的呵斥,儿子眼泪汪汪的像一只受伤的小鸟一样畏畏缩缩的看着爸爸发怒的双眼,看到这种情景,我走到男孩的身边,轻轻的抱着他,安慰着他。
这就是违背孩子发展规律,让他做他能力范围之外的事儿,对于写这些比较难的字,就是他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会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没意思的事儿,从而从内心排斥他,最终对上学失去兴趣,这其实是拔苗助长毁坏了孩子的根。
就这种教育理念,我看到了很多抨击这种教学模式的文章,但是其依然盛行不止是因为他们不是为了孩子的将来考虑,而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招生。
这是教育上非常可悲的一件事儿,但是人们在追逐利益的时候可不管到底有没有摧毁祖国的花朵。
很多悲剧都是因为无知造成的,很多无知的父母觉得孩子学会点儿什么,那才是真正的得到,他可不管到底有没有毁坏孩子的内在兴趣,孩子会点儿什么真正的技能,那才是他对外炫耀的资本。就是父母的这种心理才造就了私立幼儿园拼命地给孩子灌输不属于他这个年龄段的技能。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这说的有点儿大,但也是很实际的,但更是家庭的希望,我们在面对一个我们不了解的孩子的时候,其实我们是需要学习,需要研究它的,要遵循它的发展规律,来有效地改造他。
人的前额叶皮层是控制人冲动的区域,一般在25岁才能发育完全。小孩子乱动,静不下来,这是由于他的身体构造决定的,所以在他小时候,要遵循它的发展规律,给他更多玩乐的空间,不要强迫他静下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