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月夜,不同的感受

六上第三课《古诗三首》中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和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两首诗词写的都是月夜景色,对比来学习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比内容

诵读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从《宿建德江》中了解到是诗人秋天的晚上借宿在建德江的一个小岛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愁”是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客”说明诗人在他乡的思乡思亲之情。“旷”周边环境的空旷更让诗人感到孤寂,“月近人”只有月亮陪着他。

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读出诗人在夏夜行走乡间的所见所闻。

“明月”“惊鹊”“清风”“鸣蝉”“蛙声”读出作者对夏夜的宁静优美的喜欢,“稻花香里说丰年”对丰收的喜悦,声色结合,动静相宜,写出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二、比诗人

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结合诗人的境遇重新审视两首诗词。

孟浩然是在前往长安赶考失意后,在游历的过程中,写下这首诗。他科举不第,官场失意,在这样的境遇下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把自己的失意,忧愁,孤寂都展现了出来。

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和苏轼并称为“苏辛”,这首词是诗人闲居乡村时夏夜行走乡间时所见所闻。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光,词里充满了轻松愉快的感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读诗中感悟情感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融情于景,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是本单元的习作重点。希望学生能从课文的学习中懂得,结合自己的实际习得,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呢,老师带你们走进古诗词天地。 从你们伊伊学语开始,你们就接触诗词,你们还记得你们会背的第一首...
    一棵树66阅读 223评论 0 1
  • 2020/9/14,《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古诗词三首终于要接近尾声了,已经上了四节课了,依旧还剩留一点尾巴,这...
    刘霞辉阅读 184评论 0 2
  • 假期在读王嵩舟老师《语文的生命意蕴》,他提到语文是诗意的,那么如何实现诗意语文呢?他指出要通过细读文本指向文章的诗...
    964f3ab42de3阅读 6,776评论 0 3
  • 1.草原(老舍) 《草原》是老舍首次来到草原时写的一篇散文。本文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人情,表...
    湃同学阅读 523评论 0 1
  • 新学期开始了。虽然六年级的课自己曾经教过几次,但对于重新改变的部编教材来说还是第一次。“万事预则立,不立则废。”所...
    巨岚阅读 36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