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创新变得更具可预测性,你必须了解其根本的因果机制,也就是用户在特定的情境中想要获得的进步。
我们的理解从臆测和相关性提升到因果机制,这是很大的进步。发掘因果机制可以改变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阻止问题的发生。
日本汽车制造商证明,即使汽车的制用造过程极其复杂,只要专注于改善汽车制造的流程,就可以持续生产出优质的汽车。从流程设计上排除缺陷,就像科学家面对异常现象一样,他们把缺陷视为了解缺陷起因的机会,每一个缺陷都有其特定的原因,一旦找到原因,进行深入了解,就能对其加以纠正,从而改变流程或移除缺陷。
质量管理运动
企业管理者认为缺陷、失误和失败是创新流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他们已经习惯在磕磕绊绊的创新过程中用紧急拼凑的方案修修补补,忘却了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
“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
好的理论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提出正确的问题,以便得到最实用的答案。接受理论不是指沉静在学术理论的细枝末节中,而是锁定“什么导致什么”这个极其务实的问题。
理论没有对错之分,它会根据你所处的情境,提出精确的预测。
在理论,讨论企业如何成功创新时,我们往往忽略了好的理论。创新真的只能碰运气吗?还是说,因为我们不了解创新成功的原因,所以才觉得创新很难?我看过许多精明能干的管理者苦于应对各种创新挑战及恼人的问题,他们很少思考最根本的一点: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用户购买及使用某个产品或服务?
界定用户目标
用户目标达成理论核心有一个简单但强大的理念:用户其实不是购买产品或服务,而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有所进步,因此才把这些产品或服务拉进生活中。我们把这个进步称为“用户目标”。也就是说,用户为了完成某些任务而“雇佣”了这些产品或服务。
解析理论中的元素:
进步
我们把“用户目标”界定为某人在特定的情境中想要获得的进步。这不仅是把用户或用户的问题加以分类的新方法,而且是了解用户为什么挑选这个产品的关键。我们刻意挑选“进步”这个词,它代表朝着某个目标或愿望前进。用户目标是取得进步的过程,它很少是单一独立存在的。不见得一定是因为有“问题”,才会出现用户目标,不过解决问题及解决此过程连出现的困难也是进步的一种形式。
情境
用户目标的界定必定和特定的脉络有关,这样企业才能制定出成功的解决方案。
情境是界定用户目标(以及找到解决方案)的根本所在,因为进步的性质总是深受情境的影响。
追求创新时,往往知依循产品属性、用户特质、趋势、竞争反应等其中的一个原则,或者是这四者的组合。问题不在于这些原则不好或是有误,而是这些原则不够多,无法用来预测用户的行为。
功能、社会及情感层面的复杂性
用户目标本来就复杂多元,它不只有功能用户目标,还有社会和情感层面的用户目标。很多创新往往把焦点集中在功能或实际需求上,但用户在社会或情感层面的需求可能远远超过对功能层面的需求。
用户目标是什么?
“用户目标”有以下几个特点:
*用户目标是某个人在特定的情境下所追求的进步。
成功的创新可以让用户取得想要的进步,解决困难,而且实现未满足的愿望,取代之前有缺陷或不存在的解决方案。
用户目标不知关乎功能,社会和情感层面的用户目标也很重要。有时,社会和情感层面的用户目标可能比功能层面的用户目标更强大。
用户目标通常都在日常生活中出现,所以界定用户目标时,情境是核心,也是创新的关键,用户特质、产品属性、新技术或趋势等都不是创新的关键。
用户目标会持续、反复发生,很少是独立“事件”。
用户目标不是什么?
界定明确的用户目标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种创新蓝图,它和传统营销里的“需求”这个概念截然不同,因为用户目标对于你想解决的问题定位更加明确。需求是一直存在的,usoy相对比较笼统,例如“我需要吃东西”是一个几乎永远成立的叙述,但过于笼统,因为对创新者来说方向非常模糊。需求就像趋势,可以指出大致的方向,但无法确切指出用户为什么会挑选这件商品而不是那件商品。光是“需要吃东西”无法促使我去挑选某件商品,甚至无法促使我去吃东西,我可能会基于某些理由省去一餐。而且,需求本身无法解释所有的行为,比如,我可能基于许多理由,在完全不饿时吃东西。
很多企业在无意间只为了满足一个非常笼统的“需求‘从而开发出许多创新。追问,这个为了谁的需求而开发的?谁何时会有这种需求?为什么?此产品在什么情境下使用?当一个人想要以最高效的方式抵达某地时,当下还有哪些重要的因素?。。解决很多人想要完成的任务
我想使用的产品或服务,应该能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帮助我排除那些阻碍我达成目标的障碍。
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任务,合起来就是我的生活目标,但它们和那些任务并不是同一件事。
遇见用户目标
用户目标洞察其实是一点一点拼凑起来的,它更像一个故事,而非统计资料。用户目标达成理论不在乎用户是否介于40-45岁之间,也不在乎用户当天挑选什么口味的奶昔。用户目标达成理论的焦点不是放在”谁“做了某件事或做了“什么”,而是着眼于“为什么”。了解用户目标是为了把各种洞察凝聚成一个连贯的全貌,而不是细分成愈来愈浅薄的片段。
你可以想象自己正在拍一部记录短片,记录某人在特定的情境中追求进步的状况,这段记录短片应该能捕捉到以下的基本要素:
1)此人想要取得什么样的进步?想要取得的进步有哪些功能、社会、情感层面的用户目标?
2)困扰发生在什么情境?是谁?在何时?在哪里?做什么?
3)取得进步的障碍是什么?
4)消费者是否勉强接受了不完美的方案,自行拼凑出变通的方法?他们是否购买及使用无法完美完成任务的产品和服务?他们是否使用了以多种产品勉强拼凑出来的变通方法?他们是否忍受着不便,得过且过?
5)如何定义好的“质量”?用户愿意用哪些“取舍”来换取更好的质量?
只要你能找到追求进步时所面临的困难,就可以推知这项任务的背后所潜藏的社会及情感方面的用户目标。
改变竞争格局
这里必须强调一点,我们不是要“创造”用户目标,而是要请发掘用户目标。用户目标永远存在,但是达成用户目标的方式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很大的改变。
对创新者来说,了解用户目标就是了解用户在追求进步时最在乎什么。用户目标达成理论让创新者从“哪些效益是必要的、哪些效益无关紧要”等选择中做出无数详尽的取舍。了解特点情境下的使用标准,可以形成全然不同的重要洞察
从用户目标达成理论的观点思考未来的走向,每家公司都必须从这个角度去了解复杂多元的用户目标,接着必须根据用户解决日常任务的体验,思考及打造产品,帮助用户在寻求进步的过程排除障碍。
用户目标达成理论的局限
成熟周密的理论,也就是那种真的可以解释“什么因导致什么果”的理论,不是一夕之间研究出来的,而是需要不断地打磨、测试、改进,而且必须了解它适用于哪种情境,以及不适用于那种情境。
在构建理论时,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找出理论无法解释的东西,也就是找出异常 现象,并把这些异常现象视为强化理论的机会。
相信用户目标达成理论可以帮助你把创新从碰运气的活动,变成可预期的努力。机会、竞争对手,以及用户最在乎的东西看起来都会截然不同,而且非常清晰。从此以后,你的视野不在一样了。
哥白尼式的革命
在不了解创新的因果机制下,企业拼命地想了解宇宙怎样绕着地球运转,它们只能依赖从其他企业借鉴的一些最佳实践、概率工具和可行的技巧,但是不能保证一定会成功。
当你从用户目标达成的理论的视角观察创新时,你会看到创新宇宙的中央不是用户,而是用户心中的用户目标。这两者的区别似乎很小,也许只差一点点,但影响却非常大,事实上,视角一改,一切都截然不同了。
--------------------
思考题
你知道用户选择你的产品或服务的真正原因吗?或者,你知道用户选择其他产品的原因吗?
你的产品或服务如何帮助用户在生活中取得进步?他们想在什么情境中取得进步?哪个进步能达到功能、情感和社会层面的哪些效果?
在满足用户想要完成的任务方面,你的产品和服务面临着哪些竞争对手?在传统的产品观点外,你还有其他的竞争对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