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进入夏至,这几天挺热。在闷热的夏天我就会想念冬天的凉爽,不过,已经有多年没有见过冬日里大雪纷飞的景象了。
在我们南方,以前春夏秋冬还是比较典型的。特别是冬天,水里结冰,路边积霜,天空漂雪,司空见惯。
天空有时下的雪,是一种米粒或者黄豆大小的冰雹,在地面或者房顶上活蹦乱跳,并发出轻微的滴滴答答的碰撞声。这种雪一般下过一阵就没有了。但是小朋友们会非常兴奋,都会跑到露天,一边跑跳,一边叫喊着:下雪雪子了!下雪雪子了!
而那种飘飘悠悠缓慢飞下来的雪花,刚下时,一落到地上很快就会看不见;随着下雪时间的延长,地上、房顶上才会逐渐变白,像是披上了一层银装。
不知有多少次雪天,我仰面望着昏暗的天空,任雪花抚摸着我的脸庞,看着天空中无边无际的雪从上往下掉,我一直想搞明白,这雪究竟是从天上哪里倾倒下来的。
小时候的下雪天,没有电视,我们一般睡得很早。外面的雪下得最大,屋里也是静悄悄。当我蜷缩在被窝里一个晚上后,第二天打开门窗,就会看到另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所有的树木也成了玉树琼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厚厚的雪在地上,一脚踩下去就能没过我的膝盖。但是雪很干,只要把衣服裤子抖一抖,上面的雪就会掉光光,也不会弄湿衣裤。
最高兴的是出去看雪景,走在野外,空气格外清冽,整个世界成了童话中的晶雕玉砌一般。白雪皑皑的群山在白天显得亮丽异常。
马路上会有很多人在打雪仗。那个时候地上的积雪,随便抓一把就能握成雪球。年轻人纷纷出来互相扔雪块,一边扔,一边嘻嘻哈哈互相兴奋地追逐着。偶尔也有人会恶作剧,追上人家后除了在他脸上涂一把雪,还要把雪块塞进人家的衣领,被塞的人也还咯咯咯笑个不停。
我也会学着人家先捏一个小雪球,然后在雪地上滚。雪球越滚越大,直到没有力气推动了。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把雪球雕刻成人的形状,并做上五官,戴上草帽,就成了雪人。
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真当雪停了,天晴了,太阳出来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寒冷彻骨。这时所有积雪的屋檐上就会有清水流下来,水也会沿着屋檐下流成为一根根晶莹剔透的冰栅。有经验的阿婆们会用大水缸去接雪化水,据说用这样的水浸泡年糕,年糕就不会发臭。
在冰天雪地的日子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只有在人群集居的村庄和城镇才容易找到吃的东西,所以地上的雪融化后,就会有成群结队的麻雀下来觅食,它们一定是饿坏了。
那个时候,冬天的棉衣也不怎么保暖。我们小朋友们经常穿着臃肿的衣服在原地跺脚取暖。在一些开阔的室内空地,一些上了年级的人会燃起一堆柴火,大家围着柴火取暖聊天,或者看看书。我们还可以向火堆里扔几个番薯、芋头或者土豆,不一会就会烤熟,吃起来香喷喷的。我最喜欢一边吃,一边听老人们讲故事。那个时候,老人们讲得最多的是与鬼有关的故事,经常让人听得毛骨悚然,以致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传说中的鬼基本上都集中于农村。
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冬天下雪的日子也越来越少见。偶尔冬天有天空中飘落少许雪花,就会让我想起童年时的鹅毛大雪。
我记得最近一次冬天下鹅毛大雪导致地上厚厚积雪的天气,也已经是十二年前的事了。大部分的冬天,雪都跑到高山顶上去了,要想看雪,还得呼朋唤友一起登山。然后在山上找个庙,泡上一杯茶,一边让时光慢下来,一般细品茶沸窗寒竹雪明的诗意。
科学家们早就说过,地球变得越来越暖了。地球变暖、下雪变少的原因是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引起的温室效应。我们人类为了利用能源,把埋藏在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挖出来燃烧成二氧化碳,长久来看是一条不归路。
随着冬天的雪越来越少见,我就觉得他们说的话肯定是对的。我真的担心,未来某个时候,地球上的冬天会消失,我们的子孙后代可能再也见不到奇妙的雪景了。
未来的理想能源应该是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环保能源。如果能够利用新的环保能源,那么我们的子孙后代仍然有希望看到冬天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