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读书法,五倍提升认知效率

在知识匮乏的时代、非终身学习的年代,学肯定比不学好。

在今天知识爆炸、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比的不是学不学,而是认知效率。

同样的认知资源投入,会有完全不同的回报,这就是认知效率的不同。认知效率低的人,往往是低水平的勤奋者,牛人的秘诀在于最精华的资源上,以高很多倍的认知资源来学习,所以认知效率也就变高了。

一、极其功利的少读书

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

1)有目标导向:能解决当下的问题。

2)有即时反馈:学了有地方用的

3)最近发展区:难度适中的知识

这就是为什么国外学习口语比国内容易的原因,在国外交流是刚需, 这是有目标导向;有地方练习,生活场景导致你需要不停的使用,这是有即时反馈;老外对发音口音相对宽容,难度适中。

从遇到的问题出发,从能实践的领域出发去找适合的认知材料。少看《管理者必读的**本书》《不看这篇文章,错过**亿》之类的文章。这样一来,读的东西会少很多,基本解决了知识太多的问题。

二、极其功利的配置资源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阅读与心智的关系。

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者文章都读。

如果所读的书在自己的能力之内,就无法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你必须能操纵超越你能力的书,阅读超越你大脑的书。只有那样的书能帮助你的思想增长。除非你能增长心智,否则学不到东西。

结合阅读和心智的关系,可以将阅读分为:

娱乐性:主要用来放松和陶冶。一本消遣或者娱乐性的书可能会给你带你一时的欢愉,但是不能增进阅读的技巧,所需的认知资源可以很低,放在累的时候翻上几页,比如两次谈事情之间读,有点换脑子的感觉。

知识性:各种行业调查报告、行业论坛、大量专业书籍。这种情况是让你知道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事实,特别适合碎片化学习和社交性学习。认知资源可以配置为上下班通勤路上,用碎片时间进行检索式的阅读,读的时候迅速判断是不是有用的知识,然后决定自己的涉入深度。

心智性:提高心智的认知难度很大,需要有大量的时间进行系统阅读。看起来会很累,但是会提升脑力和理解力,理解新观点的速度会加快,也就是常说的增强学习力。

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书单,要强忍住买书的欲望,极其功利的分配资源,从自己的需求开始,区分三种阅读。根据认知目的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目标,分配不同的资源。

三、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书

我们习惯性的做法是拿到书后,从第一页开始,然后直接开始读,希望读到有用的东西。

更好的方式是带着问题看书:

根据书评进行选书,平行比较几本书,选择一本;

再看目录,大概知道书的内容和框架;有时候序和结尾也可以用来了解一本书的框架。

再看看具体的章节。带着问题直接切入要读的章节。

四、结论

好的方法,往往都是逆人性的。因为人的大脑是认知吝啬鬼,会本能的选择最简单、最不耗脑子的方式,抱着“读点书总没有错的想法”。而功利性读书法在阅读奖赏之前选择了延迟满足,先找到目标,调整好资源、带着问题进入。

极其功利的读书、按需分配来读书,不从第一页来读书。有了目的性,从遇到的问题出发;合理的分配自己的认知资源,以及带着问题开始读书。这样要读的书会少很多,阅读速度会提升很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