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2007年上映的电影,主要讲述教育、种族歧视的事。
主人公艾琳是一位刚毕业的老师,满怀激情期待新的工作,对自己的教学计划充满信心,而现实却给她泼了一盆冷水。
身为白人的她接手的是一个由几个国家移民孩子组成的班级,同学们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枪战不断。自以为了解帮派,在为不平等权益发声的他们陷入了重重困境,也对白人老师充满质疑,心中隔了一堵厚厚的墙。
具备超强责任心的艾琳决定迎难而上,用自己的智慧逐渐融化横跨同学们之间的冰块。
1、调整座位。让不同种族的人混合坐,消除他们物理上的距离。
2、划线游戏。全班分成两组,各站在线两边。从看过什么书开始提问,答案是的就往线上靠拢,一直问到每个学生有几个朋友死于枪战,然后大声说出他们的名字,并为他们默哀。通过这个游戏让他们看到彼此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消除内心的隔阂。
3、日记疗愈。艾琳给每个人准备了一本日记本,要求学生们坚持每天写,什么内容都可以,无论是学习、生活、思想还是其它,只要想表达出来,都可以记录。如果想给老师看,就白天上课时放到柜子里,老师每天放学后会上锁。家长会上一个家长都没到,庆幸的是,所有的学生都把日记放到柜子里,艾琳看了一个通宵,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故事,她泪流满面,原来不是学生不想变好,而是复杂的环境让他们看不到希望。书写日记不仅让学生们的情绪得到释放,也拉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4、激发悲悯心。艾琳通过努力为学生们争取到周六外出参观二战博物馆的权益,进场前每个学生都会得到一张孩子的照片,出馆时会照片上的人最终命运,以此激发他们内心的悲悯心。参观完毕,艾琳组织了晚宴,邀请二战幸存者讲述曾经发生的一切,让学生们近距离明白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需要倍加珍惜生命。
5、书籍熏陶。针对改变,艾琳用了一个颇具仪式感的方式,利用兼职赚的钱为每个学生量身定购了四本书,但在拿书之前,先让每个孩子举杯香槟站在同学面前述说自己的故事。通过阅读,学生们了解到他们认知之外的事情,随着与书中人物命运的共情,让他们的固有思维发生悄然的改变,书籍果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6、给予希望。当经过争取还是被告知不能接连带学生们升到高三高四时,艾琳内心无疑是无奈的,但聪慧如她,为了激发学生们继续向好的希望,鼓励他们自由记录生活,并且集结成书。最终他们不仅合力写成《街头日记》一书,还引起教育局的关注,艾琳无心插柳柳成荫地可以继续带领学生们到高四毕业。
这部电影的艾琳无疑是位伟大的实干派老师,即使得不到丈夫、上级、同事们的理解和支持,但是为了所有人都能得到公平受教育权利,硬是凭借满腔热血以一己之力赢得了学生们的心,也赢得了有权力人士的关注,终于扭转乾坤,帮助学生们改变了命运。
教育应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不仅仅是为大多数人服务,艾琳这样的老师是教育行业的明珠,值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