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论“友”

“友”的观念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了,但在儒家时期,“友”的观念从“只能跟有血缘的人交友”变成“志同道合之人就可交友”。但儒家论友的观念不简简单单的就是与“志同道合”之人交朋友。

儒家论“友”,到底要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呢?

荀子说了,结交到好的朋友,就能感受到朋友的“诚”和“礼”,在潜移默化之中就能学习朋友的“仁”。同样的,结交到“小人”,在自己潜移默化之中也会跟着“小人之友学坏”。所以,儒家择友,要选择“仁德”之人作为自己的朋友,让自己跟着朋友进入到“仁”的境界。“仁德”之人也就是“君子”,君子的品质就是“仁”,此外,君子在做事方面也有很大的风度。从而可以让“友”之间共同提升。

身边的“小人”很容易分辨,就是那种一直奉承自己的,“拍马屁”的人就是对自己会造成不好的影响,说不定表面在夸自己,不知道会有什么其他意图的人就是会害自己的,所以我们要远离这种“小人”。

还有一种“友”叫做“争友”。这种朋友会“直言不讳”的指出对方的问题,然后帮以改正。这就叫做“批评也批评的很恰当”。“争友”可以让自己提升的很快,但同时,也要谦虚的接受“争友”提出的问题。

找到了君子后,怎样与其为友呢?

子曰:“德不孤,必有郊”一个人的德行要是很高的话,那么这个人肯定不会孤独。所以,品行是交友重要的一点。

要想结交君子之友,先要让君子“看得上”自己,所以,要用儒家的“仁德”为标准提升自己的品德,才有资格与君子为友。在提升自己“仁德”的过程中,不能有一刻懈怠,小到吃饭的时候,也不能违背“仁”的做法。

孟子曰:“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泽不与之友矣。”用外力是不会让人自愿想跟自己交友的,所以不要用外力想办法与君子交友,比如说用自己的“权”,第一,这是小人交友的方法,第二,这种方法交成的友谊只存在于利益方面,不会长久的。

交到了朋友,如何与朋友交往呢?

论语里讲了:“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在与朋友交往时,怎能没有诚信?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不论守信的是坏事还是好事,只顾守住诺言,不是一个品行端正的朋友,而是小人之行。

要对“友”尽到“诚”。这里指的诚并不是什么事情都到做到诚信,当朋友做了一些“坏事”时,要帮助朋友改正,而不是一味的包庇。其次,在跟朋友起冲突时,不要在两人之间有情绪时就数落对方,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再慢慢反省自己的问题,最后找朋友解决问题而不是让问题越来越激烈。

“友”是人类最美好的东西,从“爱”演变成“友”,因为有“爱”才有了“友”,让这个世界多了几分美好,人与人之间也多了几分品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友”不管是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人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朋友了。那么既然友对人们这么重要,我们又...
    AmeliYV阅读 425评论 0 0
  • 友,是一种中华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仅是中国人在探究,整个世界都在为之努力研究。从中国先秦儒家一直到国外的著名政...
    淼淼淼miao阅读 301评论 0 0
  • 学 而 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人道酬诚2018阅读 5,362评论 1 16
  • 针对一种现象,小字涂鸦两行。 垂雪江边禅定,嗅花栏下娉婷。悠然一等两分庭,犹若酌醇品茗。 假恃高才无德,不知明历忘...
    啣山放翁阅读 292评论 15 9
  • 每年一到八九月间,后院就开出火红火红的彼岸花(今年有些晚了),似乎在为我记念我远在天国的亲人们。小涂一下也表达我纷...
    Heatheryang阅读 404评论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