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亡是最好的教育
读库老六有篇文章《三十多岁的人,或者死过去,或者死一次》
他说,“三十五岁必死”,有两层含义,一是施耐德老师所说的“心理死亡”,心智停滞,希望不再,知识更新和大脑活性陷于停顿,情感和心灵日趋凉薄,其后走向生理死亡的每一天,貌似虎虎生风,实则行尸走肉。老话所说“三十五岁已死,七十五岁才埋”
另一种死亡,则是蜕变重生,从旧我中挣脱出来,完成心理重塑和人生重构,哪怕外界和外貌依然故我,大脑和内心已经焕然一新。
今天,我们两个都不讲,而讲真的“死亡”。
再这两天等结果的日子里,想起最近看的那本书《手写人生》,用笔记录,不仅仅是通往成功,而且更是一个自我疗愈的过程,不仅有效治疗抑郁,还能记录病兆的同时发现有效的解决方案,甚至记录梦境还能够发现潜意识在提醒你的身体的顽疾。

好了!那接下来就是死亡带给我的意义,为什么说死亡是最好的教育…
也许时日会不多,那么这每一天,都是上苍的馈赠。而和你在一起的每个日子,就是苏格拉底所说的“我们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而今日此时也不再会有同样的第二次,甚至每一刻每一秒都是我最难忘的每一次。
我停下车,拍了照片,拍了车水马龙的北京,想起年少时的梦想,留下了一段文字,美好如初。

和你一起吃午餐。我发现了“可耐”的小动物,我说去找他们理论,还可以免个菜,你说,吃吧,没按肉菜和你收就不错了。一如既往的洒脱和大气。

我也不再如此的计较,而是更多的顺其自然。
路上看到整齐的共享单车,你说“这是刚摆过”,是啊,社会分工如此的细,连“把车子摆正”,这样的活儿都有人再做,更不要说一日三餐饭店的信手拈来,那么,如此近的触摸生活细节知生活味道的都委托他人,那我们我们每个人又可以做什么,又何以为人呢?
临近死亡,不断的向自己提问……
你爱吃馕,为什么爱吃馕?

一个“元认知”的提问,一个对思考的思考的提问,留下了照片,仔细看了“它”的拥有,“它”的样子,“它”入齿的那份软糯香辣酱香,第一次,如此去感受。
想必这就是是孔夫子所说,“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之“知味”吧。
死亡,是最好的教育,让我重观自己,从我的角度,感觉每一天,每一刻,每一个瞬间,的那些美好和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