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很多有关情商的软文。风格无外乎两种,一是用大量的小故事表达高情商的体验;二是旁征博引各类理论讲述高情商的具体要领。
读者看了都很痛快,觉得起码自己从那些小故事里能get一些高情商小技能,又知道了高情商的理论体系。接下来就是逐步提高情商,升职加薪,出任CEO迎娶白富美了。
退出简书,退出微信,回到那个堵出翔挤成马的世界。好想快在自己的生活中模拟一下小故事里的情节,自己表现的像刚才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机智,一定会被其他人私下里夸情商高!
然而现实往往不尽人意,仅仅在一小时后却又被吐槽猪队友,你的内心深处是绝望的,却又有种有力使不出的感觉,我看了这么多讲提高情商的文章!怎么还是要被吐槽!
醒醒了。
情商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环境。
为何很多心理学教授拒绝父母溺爱孩子,为何单亲家庭的孩子会显得比同龄人成熟一至多岁,为何有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因为环境对人的塑造。
这里的环境包括现实生活环境和精神生活环境。现实生活环境除了平时生活中的人和物,朋友圈之外还包括具体的事件和特定的人物。朋友圈和平时的人和物其重要性无可厚非,孟母三迁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是有一定道理的。而具体的事件和特定的人物对人性格到情商的塑造作用有时也是极大的。漫长而单调的生活环境中那些偶然和突发的事件可能会极大地影响一个人。
至于精神生活环境只是现实生活环境的虚拟化。为何说人丑就要多读书,真的能提高情商么?还有戏如人生,都是一个道理。无非都是现实生活环境的模拟。但比起现实生活环境可能多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看韩剧和看欧洲话剧的群体情商区别也是无需争辩的。再者就是思考本身,会思考的人受环境提升更快,哪怕都是挫折和问题。因为除了解决这些,他更会思考如原因之类本质的东西。
情商这两个字迷信不得,无非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环境。所以如果现实环境不尽如人意就请用精神环境去弥补。最后,多读点好书,多交些良友,少提这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