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第一人称

我们总爱说将心比心,可总也无法做到真正的换位思考。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无法看到对方眼中真正看见的。

由于知识、精力、经历甚至生理的不同,我们看到的世界一定不一样,甚至不能说相似的多。

为什么要找三观一致的人,这样的人才和我们看到的世界有大概率的相同。

沉浸感,在看电影时,有一种类型,也是现代电影刚刚出现的创新型。

全程第一人称,你只能看到主角眼中的世界,在主角的世界里和他一起经历电影中的情节。

这种电影带来的感觉,一是晕眩,二是失真。

原来别人的世界是这样的,如此的不适应,也说明我们根本从基因上就不适合换位思考。

同样的表现手法在游戏中早已应用的成熟,已经形成了一个游戏类型,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在赛车游戏里也有可选择的模式。

一切的安排,都是为了沉浸感,让人身临其境,知道大脑很难想象别人的世界,于是用技术的手段,让人可以最大可能的身临其境。

所以在很多人的幻想里,下一部游戏的发展一定要是虚拟现实,让我们在沉浸感中走到极致。

小说呢?有很多的第一人称的小说,但是就像《喧哗与骚动》的前言所说。

很多第一人称小说只不过是假第一人称,在“我”之外还有一个旁观的我,在观察,在思考,在判断。

就像一个完全理性的自我时刻不停的存在。

这当然是不现实的,理性不会常在,否则也不会人们如此的呼唤理性。

真正的自我,根本来不及思考,大部分时间都是无意识、快速的使用经验来作出决策。

所以,在《喧哗和骚动》中,福克纳用的第一人称,真的是第一人称,连思考都没有,就是简单的看到、听到和感觉到。

这种沉浸感给阅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一边是真实一边是困惑。

极有带入感,又极度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人的大脑如此的碎片,让自己都会迷惑,更无论这半途而来的读者。

但不管这么样,我会把这本小说读完,虽然晦涩,但是吸引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读完第九节,阿里和哈桑离开。 主人公因为出生阶层的背景,因为祖辈积累的物质条件,可以抑郁,可以懦弱,可以卑劣,只要...
    梅溪湖肖老师520阅读 734评论 6 0
  • 高一的时候,要求写周记,记得有一次,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给我写了长长的评语,最后几个字被标记的很明显,到现在依然印象深...
    王玬锦阅读 1,911评论 0 1
  • 早上7点起床去跑步40分钟,8点20和吴志华一起去吃早餐。9点进教室听厂家的涂老师讲做老板的七个思维。感悟:昨天晚...
    31c47a10aded阅读 2,86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