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阳和起蛰,品物皆春

一候东风解冻,

二候蜇虫始振,

三候鱼陟负冰。

东风送暖,大地解冻,蛰伏的虫类开始苏醒,河水解冻,鱼在破冰水中欢畅,告别萧寂的冬天,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

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

春是沉醉的绚日暖风,春是蓬勃的万物生,故立春是农耕时代人们一年中颇为重要的节日。古代这一天官方与民间都会组织隆重的迎春活动。

传说在立春这一天,在土地上挖一个坑,将羽毛等轻物质埋进土壤,等到了某个时辰,坑里的羽毛会从坑里飘出来,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人们就开始燃放爆竹,祈愿这一年风调雨顺。

在这一天,天子会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远郊迎春,祭拜天地,赏赐众臣,颁布德令,施惠百姓,祈求丰收。民间此时也会有迎春活动,较之官方活动,民间迎春愈加隆重。

迎春

迎春在立春前一日进行,古时特意设春官,一般该职由乞丐或艺伎担任,职责是预告立春之时,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

迎春是为了迎接春天和句芒。句芒,春神,人面鸟身,执掌农作春事。

立春前一日百姓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从乡村抬进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

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

打春

此风俗盛行于唐宋,立春之前,用土塑出巨牛形象,在立春当天,将土牛鞭打碎,众人将牛土撒入耕种田地间,寓意丰收。

《京都风俗志》书中曾记载:宫前“东设芒神,西设春牛”。礼毕散场之后,“众役打焚,故谓之‘打春’”。

民间也有艺人用泥土捏成“春牛”,送至各家各户,谓之“送春”;家家户户也会在家中贴一副“春牛图”,即绘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

咬春

食春饼。春饼,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古代人用萝卜、豆芽、豆子等蔬菜为馅,做成春饼食用,用于馈送亲友或自食,寓意迎春。

食春盘。除此之外,古人取果品、蔬菜、糖果、饼、饵五种放盘中为“春盘”。蔬菜主要有:豆芽、萝卜、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鸡蛋、土豆丝。

杜甫在《立春》中写道:“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由此可见此风俗流传之广。

食春卷(春蚕)。《岁时广记》:“京师富贵人家造面蚕,名曰‘探官蚕’。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称‘探春蚕’。”

咬春(吃萝卜)。明《酌中志》:“立春之时,无贵贱嚼罗卜,曰‘咬春’。萝卜味辣,古人认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立春,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节气,气温逐渐升高,人之阳气步步升发,讲究食补的中国人,此时选定具有辛甘发散之特质的食物,让身体顺应天时。

阳和起蛰,品物皆春。立为始,无论多寂寥的严冬,冰封的世界终会融化,土地会变得丰满柔润,细嫩而坚韧的万物生长,新的开始,就是新的希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立春,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喻意春季的开始,时间在2月3-5日之间,该时太阳位于黄经315°。从这一天到立夏这段期...
    初晓ge阅读 896评论 0 4
  •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立春偶成》张栻 立春位居...
    贝贝姐阅读 936评论 0 0
  • 编辑按: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表示春天的到来。因为地球公转数的不同,每年立春到来的时间都不相同,2017...
    沂蒙文学阅读 990评论 6 2
  • 今天立春。 立春,在唐朝,那可是个大日子。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立春,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之首。农谚...
    章雪峰阅读 1,084评论 0 7
  • 这个季节,自家种的南瓜已经断断续续成熟,作为我喜欢的素菜之一,南瓜饭成了饭桌上常见的一道食物。南瓜拌汤(把南瓜去皮...
    花缘过客阅读 26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