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从前读送别诗,心里总会戚戚然。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古人一别后,面对的是怎样的山长水阔,半生茶蘼。
山水迢遥,能维系居者远人之间绵绵情思的,细细思忖,怕是只剩书信。
“学而优则仕”的政治思想传统,驱使着一代又一代古代读书人竭力追求庙堂之上的一席之地。而其中更多的是人随官调而辗转他乡。这是思妇们悲剧性命运的根源所在,更是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一别而去,春容惨咽,拟把归期说,却只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只将清茶半盏佐孤灯一粒,残信数笺伴鸿雁独飞。红笺小字,寄去思妇的闺怨,载回远人的乡愁,东行去,南行去,天上人间,情谊遥寄,东西南北中,千里总相逢。
“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记下半阕相思,毫尖萦绕间,诉不尽情谊,理不清痴愁。泪沾笺,雁飞去。秋声彻,肠断绝。漂零之人,何日归兮,何日还?
肠断萧娘一纸书。愁肠百结,古诗词中见得太多。“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千里千年的相思,自以为此句痴绝。哀哉斯言,此情深处,字字是痴愁。奈何佳人已逝,万笺书信,深深眷恋,纵一马平川万雁齐飞,更寄与何人说?
悲者至极,莫过绝望二字。这是何日归家洗客袍的凄楚,这是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哀怨。哪怕只得只言半句,也总好过抱膝灯前影伴身呐。然而雁载信去不复返,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等得将军白头,美人迟暮……
美者,悲极也。中国诗学宛转凄美的意境,原是百结愁肠的凝融所在。
凝结思念的信笺,能否到达情感的另一端?心中之人,是否会思念触动,泪染春衫袖?而久不见信来,他是否,还存于这世间?
这一切都不得而知。或他收到了信,凄楚万端,垂泪到天明。然纵有疾飞快马也是徒增萧索,那个时代,归来岂遂人愿?纵归来兮,“以为风采依旧,现已风霜满目”的残酷现实,又会如何残忍地摔碎你的所有幻想?
故,只一笺信,便足以慰藉痴愁。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薄墨渲染,酸楚之下又翻涌着多少切意深情?
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悲则悲矣,而诗中宛转凄美的凝融意境,却撑起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