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一个遣词造句上的小把戏

在我看来,中国的文字一直是最优秀最有生命力的。它可以适应不同时代去描述不同的事物,而自己的语言规则不必发生变化。

这个优势同英文比较显而易见。当出现了一个新生事物的时候,讲英语的(甚至大部分拼写语种)就要发愁了。因为在英文诞生的时代并没有这个东西,那么要想描述当下这个新事物,要么就组装不同的词根,要么就硬生生编造出个拗口的新词。总之就是这么生硬。

中文就简单许多,关键你看它是个什么东西,然后用不同的汉字组成一个贴切的词就万事大吉了。

比如,某一天来了个奇怪的动物,它有着庞大的身躯,想大象一样,但是有着类似鳄鱼的皮肤和头颅。对此,我们就可以用“鳄象”来命名它。第二天有来了个奇怪的动物。它有着大象式的脑袋却是极其类似鳄鱼的身体,我们就叫它“象鳄”好了。

“鳄象”、“象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怪物,但是我们的汉字只是用了同样字不同的组合。略微的却别就意思大变。猛然听上去似乎是一样的东西,但是多念几遍直觉会告诉你这两个是不一样的。

其原因,大概是中文的词重点在最后那个字。如果最后一个字是“象”,无论它长得如何丑陋凶恶,还是要归到大象那边去。如果最后一个字是“鳄”,就算它的身材在庞大,它也是类似鳄鱼的东西。当然这不是生物学上的区分,而是讲中文的人直觉的区分。

大体上”鳄象“总归是个性情不那么暴躁的家伙,但是“象鳄”还是避而远之的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