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看科胡特《自体的重建》。
上班又没有课的时间还是很清静的,为了避免抠手机等活动让时间溜走,我暗暗地给自己规定:先看一小时的书再去管别的事儿。
这本书对我来说比较艰涩,吸引我的是书开始讲的母亲神入的回应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这跟我之前的认知一致。我边看边想我自己的成长、孩子小时我对他的养育以及我的来访者的成长经历。
读到后来我渐渐明白:这本书主要是讲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因为用经典的精神分析无法理解这种比神经症复杂得多的精神病理,科胡特就从大量的临床案例经验中总结出了自体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这时我有点想放弃读下去,因为我觉得工作中几乎没有遇到过人格障碍的来访者。
又翻了翻目录,看到有“俄底浦斯情结与自体心理学”这一章,对俄底浦斯情结比较熟悉、又感兴趣,就看了下去。在这一章里,作者论述了稳定自体的存在是俄底浦斯情结体验的先决条件。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俄底浦斯情结,同时也认识了自体的重要性。
让我把这本书坚持看完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刚开学,我只把这本专业书带到了学校。期间也想过再从家里带其他想看的书来,但早上匆匆忙忙总忘记。于是《自体的重建》这本书只能成为独宠。
总结一条经验:读书,也要强制性地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