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讽喻诗就想讽刺朝廷,讽刺君主吗?胆大包天!

许慎《说文解字》

讽喻诗在我们阅读古代诗歌中经常见到,很多人理解写讽喻诗就是自爱讽刺朝廷,讽刺君主。真的是这样吗?一个小小文人写首诗就想讽刺君王?那真是胆大包天!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

这首《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百姓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没错,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是写讽喻诗的一把好手。但是,“讽喻”、“讽谏”是什么意思?难道就是讽刺皇帝吗?敢这样对朝政批判或嘲笑,那写诗的人就别想混了。


古今字形对比

“讽喻”指用委婉的言语劝说。

“讽谏”指下对上,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规劝,使其改正错误。

这两个词都强调了一个意思,那就是“委婉”。是的,“讽喻诗”是委婉表达意见,委婉劝谏朝廷的诗,才不是你以为的“讽刺”呢!那么“讽”的本意到底是什么呢?

古今字形演变

字形探源

“諷,誦也。从言,風聲。”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讽,就是诵读。字形采用‘言’作偏旁,采用‘风’作声旁。”

其实,风,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无形、无影。所以,“讽”的造字本义应该是语如风流,说话好像风吹一样流畅,用来比喻传诵古代经典。

颜真卿《颜勤礼碑》

古代汉语释义

1. 不看着书本念,背书,多指传诵古代经典。

~诵(抑扬顿挫地诵读)。~咏。

,诵也。——《说文》

兴道诵言语。——《周礼 • 大司乐》

少不。——《荀子 • 大略》

今我遗文,思人至其乡。——唐 • 白居易《游襄阳怀孟浩然》

2. 用含蓄的话劝告,婉言微辞地批评。     

 讽喻          讽谏         讽诫         讽一劝百       

,谏也。——《广雅》

论礼有五,谏为上。——《后汉书 • 李云传》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谏。——《后汉书 • 张衡传》

~谏(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谏)。

~喻(一种修辞手法,用说故事等方式说明事物的道理)。

3. 讥刺,讽刺

《书法字典》字形收录

下次见到讽喻诗,千万别说那就是讽刺朝政的,古人可没那么大胆子,他们最擅长的还是委婉委婉再委婉,再多的不满也只能含蓄地表达,再多的建议也只能婉转地提出。其实,我们现代人不妨学习一下,把“嘲笑挖苦讽刺”变为“讽谏”不是更有风度吗?说不定,效果也更好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由于供应链管理涉及环节多,经营操作需要十分严谨,细小的偏差都会导致很大的损失,所以供应链管理公司都要采取措施规避由...
    管理新知阅读 274评论 0 0
  • 心 七绝 秋瓷书于广州 洗尽浮尘雪客临,调筝弄曲忆梅音。 牵山画水书诗意,泼墨吟风自在心。
    秋瓷大小姐阅读 218评论 0 3
  • 小墨荷阅读 338评论 1 1
  • 嘻呵阅读 118评论 1 0
  • 这世间有许多不喜欢及不想做的事...却必须要勉强自己...因为社会复杂了,人不能简单了,否则就会任人宰割...即使...
    燕痞阅读 24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