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和爷爷结婚三个年头了还不见怀孕,全家人都非常着急,特别是太爷爷,一心盼大孙子,他想到的是家里要有下一辈接续香火的大事。
奶奶能干是出了名的,这个家的日子越来越好,奶奶是功臣,但因奶奶没有生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要强的奶奶心里一直有着负罪感。
奶奶开始了漫长的求医,治病,烧香拜佛的求子过程,在县城里也去过外地,找有名气的郎中看病。去庙上烧香拜求送子娘娘赐子,家中供奉了观音菩萨,每天早起奶奶都给菩萨敬三炷香,跪拜。五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还是没有动静。
太爷爷病重期间,心心念念只有孙子这事,临终前爷爷守在太爷爷身边,太爷爷嘴唇翕动着,听不清说的话,但爷爷明白老人家想说什么,爷爷附在太爷爷的耳边说,爹,你放心走吧,我相信老天不会收走咱家的烟火!太爷爷是带着未了的心愿离世的。
又是十年过去了,奶奶吃的中药的药渣差不多堆成小山了,寺庙的门槛几乎被被踏平,还是没有孩子的动静,但爷爷和奶奶仍然坚持着求医,治病,求子,从没放弃过。
也许是爷爷奶奶的诚心感动了上苍,也许是他们命中注定要晚生贵子,在奶奶结婚后的第二十三个年头儿,奇迹出现了!
1919年冬(民国8年)家里终于添丁——父亲出生了,这一年奶奶四十岁,爷爷42岁,当爷爷听到奶奶生的是儿子,母子平安时,爷爷激动得跪在观音菩萨像前一连磕了好几个头,奶奶,爷爷终于如愿了。
辛劳了大半辈子的爷爷老来得子,真乃天赐鸿福,父亲满月时,爷爷请来老亲少友,街坊邻居,摆宴大庆。
父亲的出生,像一道光照进这个家,照亮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家中充满生气,爷爷和奶奶像换了个人一样,满身的活力,他们卸掉了压在心头二十多年的大石头,日子有了奔头。
父亲是爷爷的一棵独苗,给爷爷和这个家带来希望,这个家也为父亲铺就了一个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爷爷和奶奶视父亲为掌上明珠,每时每刻精心呵护着。
父亲小时身体较弱,但很聪明。爱读书也许是父亲的禀赋,6岁时爷爷请了私塾先生教他,他特别喜欢和老先生一起读书,从来也不厌烦。由于爷爷奶奶平时的宠爱,父亲很顽皮,特别任性,但只要和老先生在一起读书,他十分听话,先生让做什么他就去做,对读书、背书认真又专心。
父亲六岁时《百家姓》《三字经》背得滚瓜烂熟,七岁时站在爷爷奶奶面前,背诵中医医书汤头歌像说歌谣一样熟练,爷爷和奶奶自是不胜喜欢,更加疼爱。
无论是家请的私塾先生还是后来的学馆先生都很喜欢父亲,一位私塾老先生对爷爷说:“你这儿子将来能有出息!”这话让爷爷心花怒放, 望子成龙的爷爷,眼见着父亲这棵独苗日渐茁壮,欣喜家族后继有人,家业兴盛有望,他把一辈子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