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洁癖
很长时间我都有,而且还是在我自己已经“进化”了之后才有的这个能力,在此之前我的状况还更早呢。
处于那个阶段的时候,我甚至分不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也分不清人家是不小心伤到我,还是羊皮的大灰狼。
那个阶段我现在想想挺惨的,总是很努力很积极但似乎收效不太好。没少被所谓的亲友情感操控。直到很久之后,我才能识别出什么是真正的好坏,进而发展出:我需要“洁癖”些。不该搭理的人,给我闪远,我一分钟都不想耽搁自己精力。
精神洁癖被绝大多数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认为是个负面的标签。只是,这里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如果不洁癖,我可能比现在还惨。
早期时候,我认为人都是友善的,大家本就是该和谐相处的,至于那些恶人,似乎说清了以后任何也会善待咱。但其实真不是,社会资源就那么多,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很高的素养(我大约到2020年才意识到,即便是本科学历也是社会上的少数。初中有一半是不能上高中的)
而且社会资源有限,难免有需要竞争的时候 冲突难免,凭啥让人家让着咱呢。这是人性。对于那些来者不善不讲理的,是需要识别和疏离。这个角度来说“洁癖”没错。
“洁癖”没错,那么它就是最佳解决方案么?还真不是。它只是我们有意识的提升社交策略的第一步。算是个朴素的萌芽阶段。
我们的目的是提高社交质量和社交效率,通过“洁癖”并不能达到这个目的。
顶多那就是在你身体虚弱的时候,提供了一个可以修养保存生命体征的策略。但你不可能一直活在“特护病房”里对不?
你总得需要走出来看看花草体验鸟叫虫鸣和风细雨的美妙啊。若非遇上自然灾害,你并不用躲在之前那个“庇护所”里。如果你够强健,你甚至可以比普通人的适应能力更强壮,在普通人躲雨的时候,你可以畅快撒欢儿。在别人躲空调房的时候,你可以去无人区见见野生金丝猴的样子(我群里的一位朋友最近有分享他在秦岭无人区拍摄金丝猴的经历。我们好向往,但受限于个人条件也只能羡慕人家)
一个够强健的人就不需要洁癖来保护自己。所以,与其说通过洁癖把自己“包裹”起来,不如想想怎么让自己强大起来,更灵活的应对各种人啊。
如果我们能更快速识别他人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害,如果我们能对那些有害的人做出恰当的回应,其实人家也不会怎样,有那精力早转移下一个目标了对不?
至于具体怎么做,其实我还在摸索阶段,暂时没有答案。只能说,方向没错,继续努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