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有所谓“孔门三世出妻”。历代学者考究其说真伪,仍没有形成定论。例如,朱熹《朱子语类》、宋罗璧《罗氏识遗》、清袁枚《随园随笔》、近代谭嗣同《仁学》,现代人钱穆《先秦诸子系年》等。有人肯定其事,有人则加以否定。孔氏三代竟然都遗传了“出妻”,实在令人困惑。然而根据审慎的研究,我们认为孔子的子、孙三世未曾“休妻”,所谓“孔门三世出妻”完全子虚乌有,胡说八道。
所谓“孔门三世出妻”是引用《礼记·檀弓上》的记载:子上之母死而不丧。门人问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丧出母乎?”曰:“然。”“子之不使白也丧之,何也?”子思曰:“昔者吾先君子无所失道。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伋则能安?为伋也妻者,是为白也母。不为伋也妻者,是不为白也母。”故孔氏之不丧出母,自子思始也。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生伋,字子思……子思生白,字子上。”“子上之母死而不丧”是说子上的母亲去世,但是没有举行治丧的礼仪。这就令人产生了怀疑:为何不丧?其实关键就在于子上母亲的身份,文中提到她为“出母”,《礼记·檀弓上》所说“出妻之子为父后者则为出母无服”,“出母”、“出妻”是被人们混淆的两个概念,两者有着本质的差异。“出母”就是“生母”,与“庶母”有别。段玉裁注《说文解字》:“出,进也,引申为凡生长之称。”今人潘光旦先生谓“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出犹甥也,甥既由“生”得声,恐亦由“生”得义。(《潘光旦文集》第七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再如,清代学者钱泳《履园丛话》就曾经议论关于“出母”的问题。例如,《左传》成公十三年曰:“康公,我之自出。”钱泳说:“出之为言生也,谓生母也。”他认为,《檀弓》中的记载表明,子上之母为子思之妾,非为正妻,如此而已。他说:“《檀弓》曰‘子之不使白也丧之何也’,盖嫡母在堂,不得为三年丧耳。其曰‘为伋也妻是为白也母’者,正其妾之谓也。必白为妾所出,而子思不令其终丧故也。……然则子上之不丧出母,生母也,非见出于父之母也,更无待辨,何疑乎子思有出妻之事,而兼疑乎伯鱼为出母之丧哉!况《檀弓》止有出母字,并无出妻字。后人因出母字而溯从前一代为出妻,亦弗思之甚。”他清醒地认识到,不仅孔子没有出妻之事实,子思也同样没有出妻。清代周安士在《安士全书》中也有相似观点。
清代学者中,辩驳孔氏出妻说最为得力的要数崔述。《洙泗考信录》卷四载:“解《檀弓》者,皆以‘先君子’为伯鱼,由是遂谓孔子尝有出妻之事,伯鱼乃出妻之子,为母当期而除,故孔子甚之。余按……孔子能教七十子皆为贤人,而不能教一妻使陷于大过。七十子之服孔子也,皆中心悦诚服,独其妻不能率孔子之教,以自陷于大过,天下有是理乎?《檀弓》之文本不足信,而期而除丧,亦不必其母之出始然;父在为母期,孔子既在,伯鱼为母期而除之,亦有何异?而解者必曲迁就之,以蕲合乎丧出母之说;然则伯鱼必何如服而后可谓其母之非出耶?《史记·孔子世家》亦无出妻之事。……且其所称先君子者,亦未明言其为何人,后儒过于泥古,又从而附会之,遂致孔氏顿有再世出妻,三世无母之事。伯鱼之母出子思之母嫁,子上之母又出,岂为圣贤妻者,必皆不贤,而为圣贤者必皆不能教其妇,抑为圣贤妻者,本不至于出且嫁,而为圣贤者,必使之出且嫁,而后美也?又按《左传》,士大夫之妻出者寥寥无几,而贤人之妻无闻焉。”
但是历来“不识字”之人可谓多矣,他们在解释“出母”一词时,往往认为“出妻”、“出母”是站在不同对象对离婚妻子的称呼:“出母”是站在孩子的立场看母亲,而“出妻”则是站在丈夫的立场看妻子。这些理解上的错误,实际上就是对古籍的误读和误解所造成的。
孔子、子思都已“沉冤得雪”,那么现在的“嫌疑”就又聚焦在孔子唯一的儿子伯鱼身上。他的命运又如何?《礼记·檀弓上》记载有关子思母亲的情况如下:子思之母死于卫,柳若谓子思曰:“子圣人之后也,四方于子乎观礼,子盖慎诸?”子思曰:“吾何慎哉!吾闻之,有其礼无其财,君子弗行也;有其礼有其财,无其时,君子弗行也。吾何慎哉!”这里说道,子思的母亲死于卫国,好事者于是又联想到了其母是否是因为曾经被“出”而改嫁于卫。
我们再引一段《檀弓》考之:子思之母死于卫,赴于子思。子思哭于庙,门人至曰:“庶氏之母死,何为哭于孔氏之庙乎?”子思曰:“吾过矣!吾过矣!”遂哭于他室。以此说为据,既然提到“庶氏之母”,就是明言这是子思的庶母,史载子思曾经有段时间居住在卫国,庶母与子思偕同到卫国也是常理。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庶母曾经被“出”。况且她去世之时,子思已经收徒授学,时间荏苒,如果她真的是被“出”而身份又是“庶氏之母”,子思是不可能违背礼制在孔氏庙堂之内为之恸哭。
后人还有根据《孔子家语》载孔安国序,认为孔门曾四氏出妻,实质这些都是以类相从的对文献的误读和误解所造成,通过对祖孙三代的鉴定,我们有理由确信孔氏三代未曾离婚。
不过,我个人认为《礼记·檀弓上》被引用的这段文字中的“出母”,做生母解释,还是不能够完全说服人的。因为出母做生母解释,如果是嫡母,就必须要举办丧礼,不丧就不对,不合仪礼,孔氏敢不丧?如果是庶母,那要看情况,有丧有不丧。就像孔子是为其生母办丧事,还找到了他父亲的墓地,为他的父母举办了合葬。而像子上,他的生母死了,但他的父亲子思,嫡母都还健在,所以按当时礼制,不丧其庶母。综合各种因素,我认为,庶出庶出,由于庶与出两个字常联系一起,这里的“出母”的出,实际上是作者笔误,或作者用词不准确,应该写为“庶”。除非,在当时社会的语境,出母就是庶母的意思,否则,作者说“昔者子之先君子丧出母乎?”与“故孔氏之不丧出母,自子思始也。”都会是难圆其说,前后矛盾重重,解释不通,与实际不相符合。因为基本史实是这样的:孔子是庶出,而伯鱼不是庶出,是孔子唯一的儿子,孔子也无娶妾,伯鱼正妻无子,伯鱼纳妾,生子思,子思是庶出,子思的儿子子上是庶出。由此可见,孔氏连着四世,其中有三世是庶出的,有庶母。孔子的父亲死后,孔子的庶母带他离开孔家到阙里生活。子思的父亲伯鱼死得早,子思的庶母后来到卫国,死于卫国。但没有其他可靠的史料记载孔子的父亲、孔子、孔子的儿子伯鱼以及孔子的孙子子思出妻。孔氏三世有庶出,有庶母,但无出妻。
白云山人编辑2016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