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分身术训练营第3课也是最后一课的内容,我们以一个小视频开始:
没有经历过生死之前,这个视频顶多会让我觉得有所触动,但是前不久刚经历过家属因癌症去世,从发现到确诊,从手术到化疗,从家到医院……大半年的时间,期间各种画面现在依然历历在目,再看到这样的内容,瞬间就觉得人实在是太脆弱,既然活着,就要重新审视自己,活出最真实的自己,努力成长。
当我们觉察到,在面对任何人、任何事儿,心中有所不满时,先学着原谅,还原到对方所处的身份,状态,背景,去谅解他人,谅解自己,因为对方已经做到了当下最好的自己。
信念的力量
改变,从信念开始,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念,人想要有所改变,必须信念做出改变,才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否则只是治标不治本。
所谓的信念就是:
一个人坚信事物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每个人做的每件事儿,都是因为相信才会去做,人不会做自己不相信的事儿,说自己不相信的话。
有句话叫:你知道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本质上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不相信,道理虽然知道,但潜意识里却不相信,如果你相信,你就能做到,如果你不相信,就做不到,信念是行为的基础。
因为笃定,所以在过去的那些年代里,才会出现那么多令人敬佩的人和事儿:邱少云、黄继光……
映射到我们自己身上,其实道理也很简单了,一念之差,会造成天壤之别:
只要有点差别,一切都不同了
下面两句话,就是有点差别,但背后支撑的信念却差了十万八千里,结果注定也会不同:
- 我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
- 我有点想要完成这个任务
反思一下,我们面对问题时,脑海中出现的是哪种信念呢?
所以,通过分身术,我们要训练的是:
念起即觉。
一个念头出现,立刻觉察它,只有更好地觉察,在刺激与回应之间做出的选择才更有利,做事情才能更精准。
信念的来源
- 行为确认:人类行为本质模型
- 迁移:看书、高手交流、父母的教养、学校的教育、社会环境
- 想象:唯有思想是自由的
- 遗传:趋利避害,手枪和蛇的例子
因为信念有对错之分,信念带来情绪,情绪反应到语言和行为上,错误的信念会带来错误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往源头追溯,判断错在哪里,从而从源头改变。
错误的信念
绝对化的要求: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件事儿就应该发生,或者不应该发生。表现在我希望,我想要,必须,应该,一定要。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它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二者之间相悖的时候,就会感觉难以适应和接受,非常容易困在情绪之中
以偏概全:过分概括化,即太绝对,概括往上走,越往上,打击面越广,对身份进行定义,越是能量不足的时候,越容易以偏概全,很多人会因为一件事儿,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我们要谨慎对身份进行评价,对事儿不对人,注意开头提到的“原谅”,防止小我产生。
糟糕至极:容易出现“一步错,步步错”的想法,其实一步错,下步调整就行了,非要说自己步步错,多么可怕,多么糟糕。对于任何事情,都会有比它更坏或更好的事情在发生,不能陷入其中。
1. 赌徒心态,完美主义,背后有自卑的原因,想一次性,正确的,瞬间的,完美的,把一个问题解决,一击制胜,成长是慢慢来,持续做的过程,精进的过程,可以犯错,下次会变得更好。
2. 看到别人比自己好,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好,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不如别人才有成长空间,别人的东西才能变成你的资源,才能更好的学习。推卸责任,是典型的无能,不成长的本质是信念错了,认为自己无价值。
正确的信念
任何人都已经做到了当下最好的自己,看别人不顺眼,期待别人做的更好,你只需要提供资源就行了。
任何一个问题都有至少三种以上的解决方案
你的资源是丰富充沛的,穷人思维是“1.have 2.do 3.be”,我有什么,我去做什么,然后成为谁,富人思维是“1.be 2.do 3.have”,我要成为什么,以终为始倒推我要做那些事儿,坚信我的资源是丰富充沛的。前提是我要对外告知,我需要什么。(扩展:魔法修炼手册,目标管理方法)
做事要灵活,方法不同,结果不同,很多人想用同样的方法得到不同的方法,这是不可能的,当自己想改变的时候,问自己做了哪些不同的事情。
有效果比有道理重要,先去判断一件事儿道理对不对没有用,先去做,有了效果之后,背后一定对应着正确的道理。
总结:
我的资源是充足的,所以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灵活地选择三种以上的有效解决方案,并让自己做到最好。
熟读背诵以上内容,不断重复,让它成为潜意识,相信才有力量。
附:自我觉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