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她的眼睛》这篇小说入选课本的时候,作者刘慈欣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改写和删节。在原来的版本中,小说分为开端、草原、落日六号和透明地球四个部分,请将这些小标题标注在课文相应位置。
请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我”带着一副传感眼镜,代替一位因“落日六号”飞船事故被困地核无法返航的地航员“小姑娘”领略地面风景,并完成了她在信号中断前最后的心愿。
她的眼睛,是“小姑娘”的眼睛,“小姑娘”的处境是怎样的?身份是什么?真的是个“小姑娘”?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就成为地航领航员,好像不合情理?”
“43段说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至80年。25段说“我”很长时间以后才想起来这件事,说不定那时候小姑娘其实已经是中老年,甚至是老太婆了?可是为什么感觉像个小姑娘呢?细思恐极。
在科幻小说写作中,有一种文字叫“伏笔”,作用是为后面的情节提供暗示。这些地方往往会让你觉得不“合理”。就像“小姑娘”的年龄,在科幻小说中,伏笔有时让人“细思恐极”……那就从看起来合理处找不合理。
我问她想去哪里。这个决定对她来说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我不由得笑出声来。
她的神态和动作,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这些不合理。原来在暗示这是她最后一次靠传感眼睛看地球。
“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热得像地狱”是暗示、说明地核区域的危险。
“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我感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 ”——此处细思也是不合理的,原来她被困在地心,原来是最后一次通过“眼睛”看地球。
“喂,告诉我你的飞船的大概方位,说不定我还能看到呢。”她没有回答我的话,——她为什么没有回答我的话,这里也是不合理的。
而原文中有许多这样的“不合理”之处,细思才知道耐人寻味。
被删除的部分段落:
"哦, 这对我来说不容易,您要是看过海伦·凯勒的<<三天所见>>的话,就能明白这多难了!"
"我们没有三天, 只有两天。在时间上,这个时代的人都是穷光蛋。但比那个二十世纪盲人的幸运的是,我和你的眼晴在三小时内可到达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
课文删除了这一段,直接变成“"那就去我们起航前去过的地方吧!" 她告诉了我那个地方,于是我带着她的眼睛去了。”
我笑着摇摇头,这是一个闪电变幻疯狂追逐的时代,女孩子们都浮躁到了极点,象这样的见花落泪的林妹妹真是太少了。
"我们给这朵小花起个名字好吗?嗯......叫她梦梦吧。我们再看看那一朵好吗? 他该叫什么呢? 嗯,叫小雨吧;再到那一朵那儿去,啊,谢谢,看她的淡蓝色,她的名字应该是月光......"
我们就这样一朵朵地看花, 闻花,然后再给它起名字。她陶醉于其中,没完没了地进行下去, 忘记了一切。我对这套小女孩的游戏实在厌烦了,到我坚持停止时,我们已给上百朵花起了名字。一抬头, 我发现已走出了好远,便回去拿丢在后面的背包,当我拾起草地上的背包时, 又听到了她的惊叫:"天啊,你把小雪踩住了!"我扶起那朵白色的野花,觉得很可笑,就用两只手各捂住一朵小花,问她:"她们都叫什么?什么样儿?"
"左边那朵叫水晶, 也是白色的,它的茎上有分开的三片叶儿;右边那朵叫火苗, 粉红色,茎上有四片叶子,上面两片是单的,下面两片连在一起。"
她说的都对,我有些感动了。
一个见花落泪的林妹妹和给花命名的情节课文删除了?为什么?
透明地球
在以后的岁月中,我到过很多地方,每到一处,我都喜欢躺在那里的大地上。我曾经躺在海南岛的海滩上、阿拉斯加的冰雪上、俄罗斯的白桦林中、撒哈拉烫人的沙漠上……每到那个时刻,地球在我脑海中就变得透明了,在我下面六千多公里深处,在这巨大的水晶球中心,我看到了停泊在那里的“落日六号”地航飞船,感受到了从几千公里深的地球中心传出的她的心跳。我想象着金色的阳光和银色的月光透射到这个星球的中心,我听到了那里传出的她吟唱的《月光》,还听到她那轻柔的话音:
“多美啊,这又是另一种音乐了……”
有一个想法安慰着我: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
为什么要把这么美的句子改成“在以后的岁月中,地球在我脑海中就变得透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