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露 气 始 寒
摄图网_500541743_wx.jpg
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白露时节,大自然的阳气渐渐沉入地下,阴气逐渐加重。作为一年中温差最大的时节,白露期间白昼阳光尚热,然而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到了夜晚,空气中的水汽便凝结成露珠,挂在花叶之上,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白”字在古文中有“明亮纯净”的意思,可以用来表达我们所说的“透明”一词,而不一定指白色。
另外,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这也是“白露”之名的一个解释。
白露时节,昼夜温差大,白天还比较热,早晚已经能很明显地感受到秋凉了。
俗谚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意思是处暑后仍然很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十八天后到了白露,因天气转凉,渐宜着长袖长裤,以遮盖四肢。
白露期间昼夜温差比较大,所谓“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晚上必须注意保暖了。
“白露白茫茫,无被不上床”,说明这个时节睡觉一定要记得盖被子,并且最好不要露脚。
白 露 三 候 解
初候,鸿雁来
摄图网_501035114_wx_大雁归途(企业商用).jpg
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鸿雁是我国北方的候鸟,鸿大而雁小,“热归塞北,寒来江南”。当白露时,北方寒气渐重,鸿雁便数十只一群结伴南飞。待来年雨水节气,再成群北飞。
72物候中,和鸟类相关的有22个,其中鸿雁占了4个,分别是雨水二候“候雁北”、白露初候“鸿雁来”、寒露初候“鸿雁来宾”、小寒一候“雁北乡”。
古人认为,大雁的家乡在北方,所以雁北飞,用的是“乡”字。而鸿雁来南方只是为了避寒,是来做客的,故曰“来”。
二候,元鸟归
摄图网_500449366_wx_天空的燕子之舞(企业商用).jpg
元鸟……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元鸟,即玄鸟(为避康熙名讳,改“玄”为“元”),即燕子。
燕子,与鸿雁一样,南飞过冬。古人以南北分候鸟,古人认为,燕子本是南方之鸟,故南飞曰“归”。
现代生物学对候鸟的分类,燕子在我国属夏候鸟,而大雁是冬候鸟。夏候鸟和冬候鸟的称谓是有地域性的。比如燕子春夏来我国北方或中原繁殖,秋冬就飞往我国南部或南洋越冬,对于我国而言就夏候鸟。大雁则是春夏在西伯利亚繁殖,秋冬到我国南方过冬(古人认为,雁最南到衡阳,但其实如今很多大雁都会在两广,甚至缅甸一带过冬,可能是气候和生态变化的缘故),对于我国而言就是冬候鸟。
三候,群鸟养羞
摄图网_500227287_wx_相思鸟(企业商用).jpg
三人以上为众,三兽以上为群。群,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羹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群鸟感知到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纷纷开始储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如藏珍馐(“羞”同“馐”,佳肴也)。
此时,正好是秋果丰硕、秋虫肥美的时候,也是群鸟最辛勤的时候,它们要在寒冷的冬天来临前“养好秋膘”,养得羽翼丰满,以此御寒。
秋 湿 至 秋 燥
从五运六气来看,白露为四之气太阴湿土最后一个节气,也可以说是秋湿向秋燥的过渡期。
白露前期,昼则湿气蒸发,余热犹存,夜则天阴气凉,地湿露浓。有的人在这段期间会出现肢体沉重、头重、食欲不振等症,这就是受了湿邪。往往白天的湿挟些热,夜晚或清晨则湿中有寒。
白露后期,随着气温的下降,空气中的水汽凝成露水,空气湿度也一天天地下降,人会觉得很干爽,干爽过头就是燥了。燥则易伤津液,有的人会觉得眼干鼻痒,唇干咽痒的症状。此时不宜大量出汗,另外我们会从饮食方面来调理。
白 露 说 露 字
露,润泽也。
——《说文解字》
露从雨从路。雨代表天地间的水,无论无形还是有形,路乃路径。古人认为,露是天地间的水凝结于地上万物的形态,并且说明了水在天地间升降的这个路径——
夜间或气温下降时,水从天上(空气中无形的水蒸气)凝结到地上(附着于地上万物的雨露),白天或气温上升时,又从地上(有形)回到天上(无形)。
水汽凝成露珠附着于草木等物的这个过程,正是滋润万物的过程。
露 作 为 本 草
露者,阴气之液也,夜气着物而润泽于道旁也。
——《本草纲目》
地气蒸腾,晚上遇凉则水汽结成露水。露结于秋夜,故性阴凉而滋润,可润燥(尤其能润肺润肤)而除烦热,同时又禀秋天的肃杀之气,最宜用来煎调杀虫类的药,使之功效更佳。
严西亭:“禀肃杀之气,润肺杀祟。调疥癣虫癞诸散。”
陈藏器:“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时收取,愈百疾,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肥肉悦泽。”
虞抟:“禀肃杀之气,宜煎润肺杀祟之药,及调疥癣虫癞诸散。”
李时珍:“八月朔日收取,磨墨点太阳穴,止头痛;点膏肓穴,治劳瘵,谓之天灸。”
露水附在不同的本草上,便又有了一定的该本草的性质。
附于某本草上的露水,会感受并吸收它的精气。如菊花上的露能养血息风,荷花上的露能清暑怡神,稻子上的露能养胃生津,无不是得到了该本草的功效。
小编从《本草纲目》《随息居饮食谱》《本草纲目拾遗》等书中整理了各本草上的露的功效,大家不妨去收集下这些水中精华,内用外用皆宜。
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杨贵妃每晨吸花上露,以止渴解醒)
柏叶上露:明目,旦旦洗之。(赤松先生取以明目也)
菖蒲上露:清心明目,旦旦洗之。
韭叶上露:凉血止噎;去白癜风,旦旦涂之。
凌霄花上露:入目损目。
糯稻头上露:治痞块,八月白露后收,晚作二服,饮下立消。
稻头上露:养胃生津。
荷花上露:清暑怡神。
菊花上露:养血息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