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期,五胡乱华,琅琊王氏王导王敦在江左终于又撑起了一片天,史称东晋,魏晋盛产名士,江左名士基本都是曾经北方的,通常就称之为渡江名士。
渡江名士中有我们非常熟悉的人物——王导,王导的政策主张宽容,宽松。
王导自评自己的行为是“愦愦”,但他也说后人当思此愦愦。也有很多人曾经劝,指责王导不应该如此宽松,所以,王导是否“愦愦”呢?
我们会回归到当时的时代背景。
风吹过,江上荡起一圈圈的涟漪,对岸的天空飘着硝烟,江上行人匆匆,躲避着战火。落日的余晖倒映在江上,江岸边,充满了流离失所的人们。
皇帝被抓走了,文武大臣也去了一半,这个世界在战火中寂静了。人们相对无言,只是淌着眼泪,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最终只汇成了一段悲情,这个世界似乎崩塌了。
水自流,风自吹,花开了又落,今年北方的花树还未驻足就永久告别,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可那终究不是家乡,百姓们又能做什么,那个曾经许给他们诺言的丞相王衍如今也已经人去楼空,在废墟下不复生还。又能如何,遥望着曾经的故乡,那终究回不去的故乡。
于是故乡最终成为了幻想,他开始只存在于每个人的梦中,每个人的回忆中。
可生活终究还是需要继续,我们终究不能一直堕落的放弃。
新立了皇帝,新建了政权,新有了丞相,丞相依旧还是琅琊王氏的人——王导。
王导是何许人?
王导又用着什么样的政策?
王导做了什么?
王导是琅琊王氏,也是王衍的同族兄弟,王导的政策更是宽松,顾和说“宁使网漏吞舟”是王导的政策,王导表示赞成。确乎王导的政策很宽松,而且王导也是清淡的高手。
王导晚年批奏折更是宽松,交上来的奏折一律批红,看都不看就过关。
王导不论众人如何劝他,他都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政策。
心有多高,就能飞多远。
我们回到现在,王导主张的政策是不是“愦愦”呢?
其实,了解了时代背景后,我们真的不能说王导“愦愦”,民心流失,人口流失,社会紊乱。怎么做都很难,庾亮也是当时的掌权人,可是庾亮迎来了什么?苏峻之乱,底下百姓的反抗,王导除了“愦愦”还能做什么?
后人确实思此愦愦,因为那时乱世下的难得太平,那时乱世下的难得自由。
渡江涟漪纷飞兮,秋风起,白云飞
思故人悠悠荡兮,世事难,月不升
青灯小舟渡江兮,年华过,花树倒
素衣不问愦愦兮,乱世下,英雄出
丞相府中静坐兮,静听雨,论清谈
年少芳华已过兮,司马王,竟猜忌
琅琊王敦反抗兮,划界限,求周候
偏生一时心乱兮,默王敦,周候亡
幽冥中负周候兮,要如何,已逝去
问起官长得失兮,既吞舟,何至此
甚是赞赏其言兮,不复查,随风去
至于冶城坐台兮,风沙起,扇扇厌
一生偏遇庾亮兮,如何斗,无言对
至于晚年批折兮,是与否,皆不论
后人思此愦愦兮,是愦愦,否愦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