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为此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扎实推进耕地保护制度,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百姓“米袋子”的基础。但在高度重视的情况下,耕地撂荒、粮食安全等问题仍然存在,现就“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存在有关困难和问题及对策建议如下:
一、“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存在有关困难和问题
1、劳动力弱化。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大多数年轻劳动力都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而粮食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就造成了农村劳动力弱化,导致部分耕地撂荒的现象发生。
2、病虫害防治方式少。有粮食生产就一定并存着病虫害,粮食生产的整改周期中都需要进行病虫害防治,但就现阶段来讲,病虫害防治大多数还停留在农药使用上,观念仍旧固化,当出现病虫害的时候农民想到的第一解决方案都是使用农药,甚至部分农户还会悄悄使用“禁用农药”,并没有很好的绿色防治技术,导致了采收的粮食可能存在药物残留超标,食用药物残留超标的粮食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3、粮食机械化程度低。贵州地貌以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基本类型,是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这就从地势上决定了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的生产,农业种植的周期相对较长,整个周期都必须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但劳动力又弱化,这就导致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大、总的粮食储备量不足以及部分耕地撂荒等现象。
二、“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对策建议
1、完善政策保障,调动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健全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政策体系,稳定口粮生产。要释放国家重农抓粮积极信号,除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补贴外,还要保证粮食价格的稳定性。积极推进中央财政安排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专项用于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保证粮食作物受自然灾害影响、粮食供求价格影响的保险赔偿,从而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2、制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能力建设。一是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外出交流学习,制定适宜贵州病虫害防治条例并积极推广宣传,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组织开展育种联合攻关,基本实现粮食作物良种全覆盖。二是加强化肥农药产供储销调控体系建设,保障农业生产用肥用药安全。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能力建设,推广绿色防控等技术、建设高标准农田,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3、强化全链条管控,加强农业机械研制推广。一是根据贵州特有的地势地貌,研发贵州适用的各种农机装备,争取最大程度的提高机械化替代率,提高粮食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持续推进机种、机收,最大程度的节省劳动力和逐步缓解耕地撂荒现象。二是制定地方性农机购置补贴,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标准,拓宽农机补贴类型,让有地理条件实现机械化种植的农民买得起农机、用得起农机,提高农用地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