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节,没有回家,第一次在外地过年,在离家千里的青藏高原。
还好,有同样坚守在工作岗位的朋友相伴,内心也少了几分的彷徨。甚至,还有几分的喜悦。
但随着除夕的临近,本来充满喜悦的内心开始变得忐忑起来。在除夕晚,和朋友们一起,捞着火锅,电视里播放着春节联欢晚会,心里却是空落落的,顺手拿起手机,拨通了家里的电话。
电话那头,静悄悄的。相比之下,还没有电话这边的热闹,毕竟仍旧有五六位朋友在一起,谈笑风生。
“怎么那么安静呀”我问道。
“你不回来,家里总觉得缺少些什么?连看春晚都觉得不舒服,大家都团团圆圆的,咱家却人员不齐”妈妈暗暗的说。
“妈妈,我们大家在一起过年挺好的,明年我就回家陪您过年,你们好好的”我嘴上这么美美的说着,眼里却扑闪着泪花。
放下电话,被朋友们笑话了一通。
终于等到机会休假时,回到了家乡,妈妈从我的行李中拿出相机,拉着爸爸站在院子里的石榴树旁,让我给他俩照一张相。爸爸扭捏着说妈妈“发神经”,但并没有抵触妈妈的坚持。
“哎呀呀,一不小心就变成了糟老头子糟老太太了,再不合影留个念想,以后越老越难看”妈妈拉拉衣角,动作像极了期待照相的孩童。或许是妈妈的说辞牵动了爸爸的心,让爸爸积极的配合,并挽起了妈妈的手臂,在自家的小院留下了不多的影像之一。
“你过年不回来,咱们全家连一张全家福都照不了”妈妈边看我拍的照,再次牢骚起我过年没回家这件事,并让我保证以后要每年回家过年。
“那你闺女要远嫁了怎么办”我逗妈妈。
“那怎么能一样,再说,即便嫁出去,也还得回家过年不是”妈妈说,“不过你得想办法把自己嫁出去才行”。
自觉引起了妈妈的话头,自己挖的坑,也的磕磕碰碰的走完,于是又是听妈妈一大通的唠叨,“恨嫁”我在妈妈跟前极力规避的话题。然而千绕万绕仍旧像孙猴儿跳不过佛祖的手掌心一样,最终还要跳进妈妈设定的话题圈,不过还好主基调是和谐温婉的,也好慰藉我这么一颗脆弱的心。
2016年为了圆妈妈的心愿,飞过了千山万水终于在除夕当天回到了家里,当热腾腾的饺子出锅的那一刻,一年工作的疲惫和委屈通通被抛到了脑后,看着爸爸妈妈挂在脸上欣慰的笑容,才明白,为什么他们坚持让孩子回家过年。团圆的滋味,是那么的美好。
我们如愿拍了一张全家福,拍完之后妈妈不忘甩给我一句说:明年争取咱家多一口人哈。
我反应半天,给妈妈说:“嫁女儿不是要少一口人嘛”。
妈妈还我一个白眼。
当收集五福的活动铺天盖地的展开时,朋友们纷纷嚷嚷的要各种福,我却看到了扫五福背后的暖意:有家人陪伴即是福,有朋友相伴便是福,口渴时的一杯茶,困倦时的一张床,筋疲力尽回到家便是极大的福气。这样的活动倒是提醒了我们:珍惜身边的美好,发现身边的美好,别因为走的太快,而错失了路上的风景。
过年回家,继续为家人拍一张全家福,将其珍藏,让这生命中的美好装点未来的记忆。
回家,就拍一张全家福吧。
希望朋友你看过了世界的风景,却仍旧走向了回家的路;经历了生活的磨砺,仍旧守着那份初心。
更多轻暖文,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