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面聊带来的养育觉醒

学期末,哥哥的数学考了89.5,平常没有考过这个分数,当时我们问他,他说是最后那一道大题,计算方程式写错了…平常考完试,我们都会问他,丢失的分数是因为不会做还是因为内容没掌握?如果没有掌握要及时搞清楚,如果因为会但是粗心,那下一次要记得仔细一点。

想着发信息问一下老师,后面因为各种事情就耽搁了。刚好假期需要填一份表格,就顺便问起了老师这件事。我信息老师:蜜李,相泽期末数学成绩不是特别理想~想知道他是不是知识点不熟悉没掌握好,还是因为粗心大意~我们应该怎么配合一下。不着急,蜜李有空了再回复~

看到老师回复“得空我们面聊”时,我的心咯噔了一下,那两天,我的内心时不时会涌起一点点焦虑——是不是他在实验班跟不上?是不是得赶紧报个奥数班补补?甚至荒唐地想,老师面谈该不会是要转去普通班?

面聊那天,我和老公在路上还说着内心的担心,然后又各自安慰说:哎,我们要对哥哥有信心,说不定老师一会都是夸哥哥呢~

见到蜜李了,在她朋友的一个院子里面,我们就这样坐在树下,有点微风,互相寒暄几句后,就忍不住问:“蜜李,相泽在班上能跟得上吗?”

没想到老师笑着摆摆手:“你们这要求也太低了吧?相泽很好啊!”接着,她细数起哥哥的优点:很负责任,很有正义感,正直,能做到自主学习……这些话像暖光一样照进心里,我和老公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讶和松了一口气的轻松——这几天弥漫的焦虑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了。

更意外的是老师说:“你们没怎么管他,他都能保持这个状态,说明潜力大着呢。之前怎么样,接下来就怎么样,但也不能真的撒手不管,得学会引领。”这话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我心里的结。

一、以终为始,结果思维

老师举了个例子,相泽不是在学乒乓球吗?如果只是为了锻炼身体,随便练练就行;但要是想让他往前再走一步,就得和教练一起制定计划,每天需要练习哪些技能,需要做哪些运动来进行辅助等,周末带他去看场比赛,让他感受赛场上的氛围,慢慢生出“我也想试试”的念头。这就是引领,不是推着他跑,是帮他看到更远的地方。

二、拓宽知识面

课本上的知识对他们班的孩子来说“不够吃”,如可以鼓励他试试自学奥数,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是让他感受数学里的乐趣。“孩子自己能啃下来的东西,比补习班灌进去的更有用。”根据老师的观察,他是可以能自主学习的。

三、亲子陪伴

最后走的时候,老师的一句话让我特别大的触动:你们把别人的孩子培养的那么优秀,也应该抽一点时间下来陪陪自己的孩子。

老师非常厉害,在聊天过程中和爸爸商量好给班上上一节有关乐器的课,以笛子为主,然后再让哥哥准备一小段现场展示,从而激起哥哥学习笛子的热情和信心。

面聊结束,我和老公心里都亮堂了。忙着工作,却忘了看见孩子身上的认真和韧劲;总想着孩子能自觉的学习,却没意识到该“引”着他看见更大的世界。

回到家,我和老公把哥哥叫到身边,把老师今天夸他的都一五一十告诉他,看看哥哥一脸的笑容,感受他被肯定的幸福。我们说:“爸爸和妈妈都觉得特别骄傲”。

同时也把老师的建议说给哥哥听,他也表现得很配合。那一瞬间,让我感触到: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村庄人的努力,父母要学会借力。老师是孩子养育团队成员之一。

看着他自信的样子,我忽然明白,养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散步,不用催着他跑,也不能松开手。偶尔停下来,指给他看路边的花,告诉他远方的山,陪着他慢慢规划脚下的路,或许这才是最好的方式。这场意外的面聊,不仅让我们松了口气,更让我们找到了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方向——原来最好的“管”,是恰到好处的“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