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的同事中,有一位年龄相仿的,还没到50岁就得了一场非常严重的病。幸运的是,学校为了给他足够的时间接受治疗和康复,给他安排了充足的休假。另外,还有一位同事,在刚刚退休后就患上了胃癌,最终不幸离世。
我曾以为这只是巧合,直到今天看到这个数据,才意识到老师尤其是中学老师,由于超长的工作时间和超负荷的工作量,对身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庆幸的是,许多学校领导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对教师提供了一些福利。
例如,国家组织一些考试,比如高考、中招等,先生所在单位的领导尽量顾及年龄较大的老师,50岁左右的人就不必去监考。虽然这样的机会每年只有几次,但这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校领导的关心和温暖。
先生任高三的班主任,每天早上5:30准时起床,5:45出发去学校,早饭和晚饭在学校解决,中午回家吃饭。每天回家后,我会让他先午睡40分钟,然后再吃饭。原因很简单,如果先吃饭再午睡,身体会堆积大量的脂肪,因为先生本就属于偏胖的人。
晚上,他作为班主任每天要在学校呆到10点才能放学回家。先生有慢性咽炎,不能吃辣的,也不能吃太咸的,尽管如此,他还是经常生病,一旦发病,就会不停地咳嗽,这显然是职业病,因为在工作中,为了给学生上课,他的讲话声音较大,而且由于职业的原因,说话时间较长。
仔细一想,一个家庭有一两个孩子,全家人都会围绕着孩子转,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还容易情绪失控,对自家的孩子可能没有那么多耐心,更何况一个老师照顾那么多学生呢。
今天,先生回家后,我将看到的这些数据告诉了他。他也没有想到教师的平均寿命会这么低,超出了他的预期。然后,他想到了刚刚去世的同事,又想到了还在接受化疗的同龄同事,对于他们的遭遇,他感到心疼和惋惜的同时,也深感不测,随时可能降临到身上。
我向先生谈及了家属院中的两位老教师,他们年龄都很大了。这两位老教师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赞扬的地方,而且我和他们之间都有着深厚的友谊。尽管我们只是因为住在同一个家属院而有些许交集,但这足以成为彼此友谊的纽带,这两位老人的积极向上的心态真的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位,我隔壁的邻居,一位80多岁的老人。尽管最近两年他的身体状况有所下降,曾经住院过几次,但他依然是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他思维敏捷,每天坚持阅读。
这位老人姓陈,我称呼他为陈伯。陈伯失去第一个老伴很多年了,他和现在的阿姨重新组建了家庭,阿姨带来了一个男孩。陈伯对这位继子视如己出,或者说他对继子的关爱和陪伴超过了他对亲生子女的付出,原因很简单,退休后的陈伯有了更多的业余时间。
陈伯的继子名叫陈浩,今年30岁。最初我感到有点奇怪,因为阿姨是个体型纤瘦的人,而陈浩却偏胖。后来阿姨告诉我,自从浩浩来到这个家,陈伯为他付出了如同亲生父亲般的爱。有趣的是,浩浩喜欢吃零食,于是陈伯就悄悄地为他买了很多,让他放着慢慢来吃。
明知小孩吃零食对身体不好,但陈伯看着陈浩就觉得心疼,他想这么小的孩子已经和生父分开了,而自己作为继父,一定要给予足够的爱,让孩子感到安心。
陈浩结婚一年后迎来了自己的儿子,陈伯每天早饭后都会去陈浩家照顾孩子。陈浩的妻子很喜欢公公帮忙带,原因很简单,他的性格更好,文化水平高,对孩子也特别有耐心
他们家庭和睦,结婚后一大家人共同生活,后来陈伯建议分开生活,认为这样年轻人会有更大的自由空间。陈浩和妻子也有这样的想法,只是不好意思提出,结果陈伯察觉到这一点后直接找他们沟通,这样一来,两位年轻人对陈伯更加喜欢和敬重了。
让我觉得陈伯特别了不起的一点是,陈浩来到他身边时只有七八岁,现在已经30岁了。这么多年,陈浩的亲生父亲从未支付过抚养费,但在陈浩成家立业后,陈伯一直鼓励他去看望亲生父亲。
陈伯费尽心血和金钱抚养陈浩长大,供他上了大学。现在,他又告诉陈浩自己有退休工资足够供养他和陈浩妈妈,所以他让陈浩孝敬亲生父亲。
陈伯告诉陈浩,来到这个世界上本就不容易,不要责怪任何人,尤其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尽管父亲没有好好抚养他,但毕竟给了他生命,让他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
一开始不仅陈浩,甚至陈浩的妈妈都不愿意,因为这对陈伯太不公平了。但陈伯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他觉得陈浩认识亲生父亲会更幸福。
陈浩的妻子梅红是一位善良的女人,只是生完孩子后没有外出工作。这一点陈伯也是支持的,因为陈浩有能力养活她和孩子,况且陈伯也可以资助他们一点。但陈伯有时觉得梅红的生活习惯不太健康,晚上喜欢熬夜看手机,白天八九点了还没有起床。作为一位退休老师,陈伯嘴里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心里却为她感到担忧。
每当陈伯看到我在门口锻炼身体时,他会说:“看你运动坚持得真好,如果我们家梅红有你这样的好习惯那该多好。我什么也不担心,就担心她的这种生活方式会影响她的身体健康。”听到他说的话,我感动得不得了,这哪是一个继父对儿媳的关心呀,完全出自于一个亲生父亲对女儿的爱。
陈伯之所以80多岁了还像年轻人一样有一个聪慧的大脑,有一颗善良的心灵,我想这主要是因为陈伯从来没有放弃学习。他常感觉自己的时间从来不够用,每天晚上坚持读书到11点。
年纪大了睡眠时间少了,所以他不仅帮助老伴干些家务活,还帮儿媳照顾孩子,属于他的业余时间,要么运动,要么读书。我和陈伯之所以建立了不错的友谊是因为我们两个常常在书店碰面,每当这时陈伯会告诉我:“哎呀,我的孩子,咱们做邻居常见面。结果买书的时候还是常见面,这是不是咱们爷俩的缘分呢。”
看看陈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他不仅长寿而且大脑一点都没有衰老。我常常讲他的故事给先生听,先生也很佩服这位老人。
记得陈伯的儿媳梅红怀孕的时候,他们爷俩常常一起步行着去超市购物。我知道那是陈伯给儿媳买她喜欢吃的水果、零食以及其他营养品。每次见他们从超市出来时,爷俩都是大包小包满载而归。
梅红没有觉得陈伯是自己的公公,更没有感觉到自己的老公是这位老人的继子,而是觉得陈伯就是她的亲生父亲。梅红常说自己的亲生父亲也没有这么宠过她,事实上陈伯对梅红甚至有一点溺爱。
陈伯每次都称他的儿媳妇为“我们家梅红”,让谁听了都会想到梅红是他亲爱的女儿。当然最高兴的是陈伯的老伴李阿姨,因为陈伯对她的儿子儿媳以及他们的孩子不仅仅是喜欢而且还是用心地爱他们。
有时梅红也会和阿姨有些矛盾,这当然很正常,即便亲生女儿和母亲之间也会有矛盾,更何况他们是婆媳关系。每当这时,陈伯会拿出慈父般的爱,劝梅红说阿姨年纪大了不要和她一般见识,再说婆婆对梅红那是非常疼爱的,母亲对女儿不过如此嘛。
当然了,老人有时候会有唠叨的毛病,这一点让梅红不和婆婆一般见识就行了。而且,陈伯和梅红沟通好,如果她每礼让婆婆一次,陈伯就会送她一次礼物,要么是几块面包,要么是一袋水果等,价格都不贵,贵的是他这颗慈父的心。
陈伯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孩子,你今年没有40吧?” “我姑娘都23岁了,你说我不到40吗?” “可是看着你很年轻,看来和你早起早睡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关系,和你天天锻炼有关系,和你总爱笑眯眯的也有关系。”
先生说他也能从陈伯身上学到一些,那就是陈伯的性格很好,从来不急不躁,每天早上起来先拾掇花草、浇水松土。早饭后会帮儿媳带孙子,小家伙最喜欢的是爷爷,因为爷爷不仅可以给他讲各种好玩的故事,而且还为他唱歌、讲故事。
第二位老人刘伯也是我特别尊敬的一个人。这位老人也有八十六七岁了,几个子女轮流照顾他。其实刘伯在哪个子女家生活都是他帮子女,比如说买菜做饭什么的他全干。
每次他做好饭,孩子下班回到家有现成的饭吃,他有充足的退休工资,所以不管到谁家都舍得花钱,当然他教育子女也是挺成功的,每个孩子都有着稳定工作。
要知道刘伯有5个子女,年轻时老伴儿在家种地,他负责一边上班一边为几个孩子做饭并兼管教育他们。乐观的性格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成了他和子女生活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每到周末和假期的时候,刘伯都是在孙女儿写作业的时候他在旁边练书法。
不管是硬笔,还是毛笔,他写的字铿锵有力,且美观大方。小孙女儿出生后,他亲自带这个小朋友,刘伯带孙女的时候更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因为他一边带孩子一边教她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
这一点让家属院内所有的人听到都不由自主的为他翘起大拇指。明明是他年龄这么大了还放不下孙女,想让她成才,想让她考上好的大学,想让她将来有出类拔萃的本领。他从来不对孙女说,爷爷对她付出了多少,告诉孙女儿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是妈妈,最疼你的人也是妈妈。
刘伯带孙女儿时总是教她一些知识,带她读儿童绘本,并舍得在她身上花钱。刘伯自己倒是很节约,不喜欢有一点铺张浪费,但凡是孙女儿需要的他都舍得买。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就给她讲解写毛笔字的一些要领和意义,所以孙女从小到大一路健康地成长着,快乐着。
刘伯对我很友好,也把我当作孩子来关心。每当我夸奖他写的字好时,他马上说:“有空就来我家吧,我教你,孩子。”
刘伯就是这么一个有爱心的人,他不仅关爱自己的孩子,凡是认识的人都尽最大努力来关爱。刘伯身体很好,视力也很棒,每次他看见我,老远会喊我的名字,这时候我定睛一看才能发现是刘伯。
刘伯的孙女儿考大学的时候是我先生帮孩子填的志愿,作为邻居,还作为刘伯的好朋友,帮这个忙本来就是应该的。再说先生又是高三的班主任,他对这块业务是很熟练的,又不浪费他太大的精力。
在刘伯的孙女拿到通知书后,刘伯一次次来到我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一定要邀请先生出去吃饭。我对刘伯笑着说:“如果请吃饭的话,该我们两个请你。第一,你是我们最亲爱的伯伯。第二,你年龄大了,尊敬老人是中华传统的美德,这一点怎能忘记呢?再说了,您在空闲的时候常常告诉我一些写好字的要领。”
其实,我的字一直都写得不怎么好,刘伯常常告诉我那是因为心没能静下来,说只要我有时间每天都可以去他家向他请教,而他愿意做我的免费书法老师。
看看刘伯不长寿,谁又能长寿呢?按照刘伯目前的身体状态,他很有可能成为百岁老人。
同先生谈论两位伯伯,他说一定向老人学习,学习他们生活的态度,做个更有爱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