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范仲淹》优秀习作

                                                我眼中的范仲淹

                                                    文/张岚晰

    “独”是我对范文正公的理解。

    早年的范先生“独”爱书。晨夕之间,以书为伴;艰苦生活,以书为乐。在“划粥断齑”的艰苦生活下,书成为他的精神食粮;近三年时,到应天府书院求学,在崭新的学习环境中,他不思昼夜,刻苦攻读,与名师请教与同学切磋,在这个有大量书籍可供阅览的地方,他如同干燥的海绵不舍昼夜地汲取知识。同学送的佳希一口不尝,只因“独”爱书,正是他的勤奋刻苦造就了之后的范仲淹。

      壮年的范先生“独”树一帜。朝堂上,六十多岁的刘太后垂帘听政,冬至时让仁宗同百官一起在前殿给她叩头庆寿。大臣敢怒不敢言,而范仲淹却因损君主尊严奏上章疏,直言太后的这一计划,朝纲之上,独他直言不讳,宰相吕夷简,因记恨郭皇后多次揭穿其狡诈行径以及被罢免宰相职务一事,蒙骗仁宗废后,在众人畏惧吕夷简之权,纷纷附议时,独范仲淹考虑到宫廷家务纠纷之下掩盖的深刻且复杂的政治角逐,为维护君主名誉及朝堂稳定,他求见仁宗面谈。正是因为他这种“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为君而忧的忠勇,成就了之后的范希文。

    中年的范仲淹“独” 战沙场。戍边区,西夏的屡屡侵犯,使宋朝边区一片狼藉,在抵御西夏的讨论中,韩琦等大多决定要反攻,独他冷静分析认为应战略防御,在他的带领下渐渐在边塞屹立一道坚固屏障;被贬时,别人要么感慨自己命运多折,要么游山玩水既来之则安之,独他心怀百姓,初心不变,他带着百姓治洪水,兴农业,政通人和,其乐融融。正是因他那执着于理想,心怀天下的精神成就了之后的范公。

    老年的范先生孤“独”。霜染鬓发,但忠心报国的热忱不减,六十岁时,正享天伦之乐,独他一人仍在为天下百姓而忧。正是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格成就了而今人们熟知的范文正公。

      范公一生勤奋正直为国为民,本有大好前途的他却因“先忧后乐”坎坷一生。众人趋炎附势,独他清正廉明,两袖清正;众人畏惧强权,独他直言不讳,不改初衷;众人求一时苟安,独他驰骋沙场,保家卫国。这就是范仲淹,我眼中独一无二的范文正公。





                                        我眼中的范仲淹

                                            文/秦齐楚

      山上的寺庙里,留下他刻苦读书的背影;京城的考场上,他写下了胸中的豪情壮志;富丽堂皇的朝堂上,亦少不了他的直言不讳;黄河两岸的堤坝上,曾留下他屹立不倒的脚印;边远的大顺城上,亦留下了他的手印。

      他的一生历经几次贬谪,但他从不动摇对大宋的忠心,他与奸臣永远势不两立,对天下百姓永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对国家大事谨慎而行,从不马虎。

    他对大宋的忠心无人能比。即使“被贬边疆路八千”,他也从未放弃向皇帝上书请求处置朝中奸臣;坐到宰相之位上,他从不因近皇帝而滥用自己亲近的人,而是精挑细选,确认能为大宋效力才谨慎举荐;为了让大宋皇帝真正掌握实权,他冒着被他人记恨的风险,在上朝之上怒命刘太后停止垂帘听政;当别人劝他不要太直言不讳时,他却答,“我宁为大宋谏言,不为奸臣而沉默”。在他一句句慷慨谏言的背后,他的爱国之心被后世之人所赞。

    他的眼中,全然容不下“奸臣”这粒沙子。他看到朝野上下因奸臣当道而一片乌烟瘴气,他便要当那一束冲破黑暗的光,在朝堂上怒斥奸臣滥用小人;朝堂之下不断上书告发奸臣所为。虽然奸臣略胜一筹,但他感染了更多的人告发奸臣,还朝堂一片清净。

  他对百姓的爱更高一层楼。他在天下大旱,民不聊生,而皇帝却毫不关心时怒斥皇帝:“设若宫中停食半天会怎样?!”并请求前去灾区安抚民众;黄河泛滥,他顶风冒雪,他人不敢向前一步,他却屹立于风雨之中,宛若一座泰山。在他心中“政通人和”,是他为官永恒的追求。

      确实,少年的他胸中有大志,进京赶考,一举高中,从此走上仕途。他或许没有料到自己的一生竟会三贬三回,但从他站在正义那一派起,他就决定在正义之路上孤注一掷地走下去,“独行其道”。他爱国,爱民,憎恶奸臣,勤俭持家,孝顺而正义。

    他就是范文正公范仲淹,是我眼中宁鸣而死的真君子,不默而生的古仁人!




                                          我眼中的范仲淹

                                              文/张奥然

      翻开北宋辉煌的史卷,有一颗格外耀眼的明星,他是全能的旷世奇才,他为北宋的鼎盛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后世树立了精神的模范,他便是——范仲淹。

      在我眼里,范仲淹是刻苦好学的。他幼时每天到醴泉寺里读书,每天只煮一碗稀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拌腌菜充饥。但他对艰苦的生活毫不在意,仍用心于学。至此,“划粥断齑”的故事流传至今。二十三岁,他到应有府书院读书,更是如鱼得水,不思昼夜,刻苦攻读,就算有人送与美食也一口不尝,只为让自己更好的学习。他之后的入朝为官,步步高升,与他这时的刻苦勤奋是分不开的,是努力成就了范忠淹。

    在我眼里,范仲淹还是正义直言的。当时仁宗皇帝已二十岁,但朝中的军政大事还由刘太后处置,听闻太后要仁宗同百官一起给她叩头庆寿后,他立刻上书制止,批评这一计划。举荐他的晏殊很恐慌,来责备他的轻狂,但范仲淹义正言辞,并向晏殊解释一番。回家后,给晏殊修书一封,便再上一章,请刘太后撤帘罢政,将大权还给仁宗。果然,朝廷下诏,将范仲淹贬离了京。范仲淹为了维护君主尊严利益,两次上书与刘太后对峙,就算被贬,也永远站在正义的一方。

    在我眼里,范仲淹更是忧国忧民的。他看到了宰相吕夷简广开后门,滥用私人,使朝中腐败不堪,便向皇上丞上“百官图”并弹劾吕夷简的行为,尽管最后失败被贬,但仍可看出他对国家的忠心。在元昊攻宋时,他更是挺身而出,带领将士保护边疆,拼命抵御攻击。最后元昊俯首称臣,范仲淹又为国家安全提供了一份保障。明道二年,京东江淮大旱又闹蝗灾,仁宗不以为然,但范仲淹说服了他,并亲自赈灾,为百姓送粮。被贬之后,他又去治理洪水,用行动真正诠释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精神。

    范仲淹是大宋的文正公,更是现代人心中的模范,精神的榜样。他那大义凛然,以天下为己任的作为,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会永远被人们铭记,流芳百世,名传千古。




                                      我眼中的的范仲淹

                                            文/祁湛熙

    容颜已苍老了些许,岁月的沟壑印在了他的脸上,少年时鲜衣怒马的朝气被时间磨平了锋芒,被疾病摧残的身躯已不能像从前一般来回奔波,但,不变的是他的眼神中还留存着天下人,心中那先忧而后乐的精神也从未被风吹散,流传到现在。

    我眼中的他,似黄海滩头扎根的堤坝,抵御着迎面而来的风浪。那年,当地海堤已被海水侵蚀啃咬的支离破碎,他看着眼前百姓流离失所,坚定站出来修筑堤坝。狂风卷着浪涛冲湿了他的布衣,但他站稳脚跟,同官兵一同迎击,在日日夜夜努力下筑成了长堤。他,坚定而无畏。

  我眼中的他,似赠与千里马春风的伯乐。他站在书院中,看着各方而来的学者,欣慰地笑着,捧起书卷为他们讲解着自己的所思所想,用自己的心感染着天下学者的心。一位秀才来拜访,尽管自己生活都窘迫不堪也伸出援手,送出自己的春风来温暖他,教他读书,让他成了一匹真正的千里马,而他心中精神也传给了学生,那位秀才也用自己的学知来帮助着天下人。他,慷慨而真诚。

  我眼中的他,言辞犀利,心中只有一条笔直的大道,毫无弯弯绕绕的迷宫。他不会拐弯抹角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不在乎眼前的君主听了心情会如何?自己的处境又会如何?他在乎的只是天下百姓,只有直言不讳的说出口,国才能兴盛,百姓才会和乐。他提出“太后罢政,交还大权”;又上奏“违规用人,不是太平之政”;又提出“官员要是吃不好,穿不暖,心就会贪了”。无论是身在朝堂,亦或是朝堂之外,他都想着朝廷与天下。他,正直而忧国。

    这,就是我眼中的范仲淹,他“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人风骨百世流芳,他是闪耀于北宋时期的皎皎名臣,如一轮皓月,高悬于滚滚历史的浪涛上,散发着恒古的清辉。




                                          我眼中的范仲淹       

                                              文/张笑菡           

      “道德博闻曰文,靖共其位曰正”。“文正”是对一位文人最高级别的褒奖。而在我看来,这也是最适合范仲淹的称号。

        我眼中的范仲淹孝亲敬长,勤奋刻苦。年少为了读书上醴泉寺寄宿,生活清贫,环境艰苦。他却不以为然,划粥断齑,全心全意扑在书里。就这样的生活过了三年。后了解了身世的他,更是徒步求学,远离家乡,不思昼夜,刻苦攻读。在中榜成了进士之后,也是赶忙将母亲接来赡养,尽儿女之责。

      我眼中的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为民造福。在地方坚守护堰之役,全力修好堰堤;在书院,改革文风,广纳贤才,知人善任,用炙热的心教学子,用微薄的力助他人。在其职谋其位。在地方当官,就为百姓造福;在书院教学,就为学生出力,总是一颗心里怀揣着无数的天下人。

    我眼中的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面对刘太后垂帘听政,敢怒敢言,直谏太后退权归为;面对吕夷简权倾朝野,他仗义执言,指出吕氏广开后门。虽是仗义执事,却敌不过被贬遭遇。面对朋友的劝说,他则回“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远离名堂,仍每天上奏献言。正可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啊。

我眼中的范仲淹冲锋陷阵,深谋远虑,忠心报国。虽两鬓苍白,年逾知天命之年。范仲淹依然在国将不国时,冲到前线,善用战略,改化军队,为北宋建立强大的边境防御系统。就连敌军西夏人都称起“胸中有百万雄兵”。“肯将衰朽惜残年?”,范仲淹用生命践行着他对大宋的爱。

  范仲淹,犹如一块经过精雕细琢的赤玉。他在朝为官,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大难当头,临危不惧。他心中有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苦己为人。他文能吟诗诵赋,武能上阵杀敌,终其一生两袖清风,将满腔热血与赤忱之心,献给大宋和它的子民。他好像生来就属于这个朝代,从骨血里就带着对宋的热爱。

    我眼中的范仲淹,用自己的一生成就了那个朝代,大宋也成就了范仲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539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911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337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723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95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62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42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08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54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4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04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04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3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5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5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7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92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