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哲学是有温度的
一个偶然的子夜,随便翻翻的习惯使我感动于一个只想弹巴赫的“灰姑娘”——旅法钢琴家朱晓玫的故事,她像水一样,不动声色,几十年坚守着她的《河流与她的秘密》,一生演奏着属于她的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用一只弹出了五只手的声音,她让倾听过这首曲子的人品尝到了最高境界的快乐,就像作品那样纯净无邪。但当有人问她:“以后你的葬礼上要放哪一首巴赫,是《哥德堡变奏曲》吗”,她说:“希望在自己的葬礼上放的是莫扎特的曲子”——因为莫扎特是永远年轻的音乐,他从来没有长大过。
一个缘起,我守望于一个这样永远年轻快乐的女子,从她的窗下走过,重新审视这些年来读书后随便划划的“杂货”,有了触动后的冲动,想写一部有关哲学家思想的故事和他们的哲学观,用通俗轻松的方式让自己来读,不问高低,不掩是非,不论喜恶,触及灵魂深处,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让自己萎缩的岁月舒展年轻。
这就是属于我的《河流的声音》——在历史的脉搏上,倾听思想的声音。
在历史的长河中,“逝者如斯夫”,思想的声音一直周而复始地流逝,起伏不定,无所而不往,拍打这历史的堤岸。或慢板、行板、快板、柔板;或奏鸣曲、交响曲、进行曲、协奏曲;或大调、小调;或长调、短调......流过的时代不同、流过的区域不同、演绎者不同,或回荡回响或诉说宣泄或喃喃自语或不动声色。有生命的声音,你能够听见真挚、感动、执着、坦荡,还有温暖。
我一直认为,哲学是有温度的,他让这个世界变得多姿多彩;我一直认为,哲学就如芸芸众生,他就在我们身边,时时处处陪伴着我们生活的喜乐哀思,以及岁月的风霜雪雨。他有着与他承载生命的躯体一样的东西存在,就在我们不经意时,微笑着陪着我们前行,他慈祥,知冷知热,善解人意。只不过,是我们在有意无意的冷落着他。
一个偶然,我才知道了想要表达的老子早已经告诉了我们——“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他就像我们的灵魂一样,看不见,摸不见,但在你静心的时候,却能够感受到他的存在,感知他的温度。他从来不对我们发脾气,在我们长大的路上,当我们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在他眼里,我们还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因为,哲学的存在,不以人的喜怒、善恶、成熟还是幼稚而离我们远去,不离不弃,不偏不倚,他就在那里,静静地守望。
因为,感知他的存在,感受他的重量,感动他的灵魂,是承载生命历程的我们,结果永远在路上......哲学是有温度的,思想的温度。
我曾经是一个教政史课的教师,整整二十年。在历史的脉搏上,倾听思想的声音,就是想从简单易懂的历史故事说些哲学的前世今生。历史故事魅力就在于它是有趣的、人物是鲜活的,思想内容是似曾听到的的——这是已经不喜欢说教的现代人能够接受的生活阅读方式。
哲学是自由的学问。教科书的盖棺论定和一本正经只是启蒙,永远不会是真理集成之大全,生活很现实,也很哲学。
我们梳理历史的脉络,倾听历史的呼吸,不能停留在历史事件的表象上,学会拨开历史的迷雾,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真的是一门学问。
每个哲学家思想的产生与时代息息相关,与哲学家的个人经历有关。每个时代中的人都是有故事的,都是有血有肉的,他们不是静默于典籍中,也不是端坐在庙堂上,更不是在历史的星空中可有可无。所以,从故事讲起是最直接的,故事发生在这些和我们一样有七情六欲的人身上,他们的思想学说才真实的呈现在我们身边,我们才真切地体会到了一种心底里流淌着的亲切和感动,才明白生活真的需要一种信念和力量,从恍然隔世到恍然明白,原来,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一直陪伴着我们,让我们看见了诗与远方。
责任就是方向,经历就是资本,性格就是命运,这是哲学思想留给我们的启示。
读史、品人、悟思想,历史哲学就在于不能拘泥于历史而历史,不能咏叹于人物而人物,不能沉静于思想而思想,历史、人物、思想三位一体,当时的意义何在,延续的意义何在,当今的意义何在,这才会读历史有学问,品人物有格调,悟思想有智慧。以史为鉴,以人为镜,以思想为灯,一刹那或长久远,都会大有裨益。
时过境迁,我们不能以今人的眼光、当代的环境去苛责古人。发展的眼光、一分为二的方法、辩证理性的思维去对待古人乃至他们的哲学思想,这是读书明理应有的明智之举。
我一直认为,哲学是有层次的,犹如灯的光晕,一圈圈的远近不同:哲学思想、哲学道理、哲学智慧,就是我们不同的人感知到的光和温度,接近灯芯的人才能见到真正面目。
生命中,总有些人,安然而来,安然而去;也有些人,浓烈如酒,疯狂似醉,却是醒来无处觅,来去都如风。我们本来卑微到尘埃里,哲学的光和温度眷属的也是有缘人,于是就有了熙熙攘攘人流中——懵懂的、洒脱的、孤独的身影......
人间百态,人生百味、生生不息。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