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绩数据 三七班:平均分89.76,优秀率84.85%,及格率95.45% 三八班:平均分90.51,优秀率86.15%,及格率98.46% 整体两班成绩稳定,优秀率、及格率均达较高水平,体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扎实。
2. 试卷特点 本试卷难度不大,整体基础,紧扣课本前几单元核心内容(如字母、家庭称谓、学习用品)。 题型以识记、理解为主(占比80%),应用型题目(如补全对话)占比20%。 得分较容易的题目,如字母书写、判断题得分率高(均超90%);得分较困难的题目,如圈出同类单词,默写家庭称谓单词等,得分率较低(约20%)
二、试题结构及学生表现分析
第一题,默写字母左邻右舍,正确率80%,个别学生字母写错或书写不规范,混淆“G”与“J”和“P”与“Q”的书写。
第二题,选出同类单词,正确率70%,部分学生对抽象词类区分不清,如人称代词主格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特殊疑问词等。
第三题,选择题,基础语法,正确率75%,语法逻辑判断需强化一般疑问句掌握不牢固。
第四题,画哭脸和笑脸,情景判断(如行为对错),正确率85%,个别学生未理解图片动作含义,误判。
第五题,看图默写家庭称谓的单词,单词拼写与记忆,60%正确率,“grandma”“brother”拼写错误较多。
第六题,看图选择学习用品的方位,词汇图文对应,正确率93%,个别混淆区分不清。
第七题,判断题,图文细节匹配 ,正确率90%,忽略图片背景信息(如数字)
第八题,补全对话,日常交际用语应用, 正确率75%,语用能力较弱,答句与问句逻辑不匹配
三、存在问题总结
1. 知识层面:词汇拼写能力不足,长单词记忆困难(如“grandma”),语法逻辑混淆, 情景对话语用能力薄弱,缺乏真实语境训练。
2. 习惯层面:审题不细致(如判断题忽略图片细节),书写规范性需加强(注意字母区分)。
四、下学期教学改进方向与措施
1. 分层教学,精准补弱 后进生:建立“一对一”帮扶小组,针对词汇拼写、基础语法强化训练(每日3-5词听写+语法微课)。 尖子生:增设拓展任务(如绘本阅读),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夯实基础,强化书写规范每节课增设5分钟“字母规范课”,通过默写、板书示范纠正笔顺, 作业批改中标注书写问题,要求学生订正并复批。
3. 情景化教学,提升语用能力 课堂融入角色扮演,结合教材单元主题设计任务,利用多媒体资源(动画、歌曲)强化听力输入与口语输出。
4. 家校协同,巩固复习效果 定期推送复习清单(如重点词汇表、对话模板),要求家长监督听读打卡。
5. 培养审题习惯,加强检测反馈 课堂练习中强调“圈关键词”策略(如判断题中的数字、颜色词)。 每月进行单元限时检测,针对性分析高频错题。
五、预期目标成绩目标:平均分再提升,优秀率有所突破,尽量消灭不及格现象。
能力目标:学生能熟练运用10组日常对话,准确拼写80%课标词汇,规范书写字母与句子。
通过以上措施,力求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与学习兴趣,为四年级英语学习奠定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