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77天

分享77天(关闭朋友圈有感)周一8.27

因为今天要和先生一起去杭州学习叶老师的时间管理课(喜马拉雅收听1.1亿人次)为了后期安心学习,我从昨天开始,提前写好这4天的分享。到时一天天发。提前储备很好。

记起一件一直想分享的事情。

在8月初,因为心情不好,我一人独处了2天,觉得自己受外在的影响太大。一口气关了自己的朋友圈。由于不能像以前那样操作,朋友圈的发现还是可以点进去,以前不能点进去,增加看的难度。

所以我把所有的设为不看他的,他不看我的。当然单独一对一微信联系还是保留了。

在此基础上保留了8、9个人,比如孩子老师、领导,爸爸妈妈不太发朋友圈也关了。一下清净了。第一天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东西。

第二天,发现这些保留的人发的朋友圈特别局限,忍不住去找一个喜欢的朋友单独进入她的微信,看到她的分享。

第三天,又打开一些人,突然发现没有以前的更新。单独看她是更新了的,心里有点慌,似乎以后不能再看到。

第四天,我把所有人的设置打开,哗啦啦的一下子新的更新来了,特别是卖产品的,广告连续不断。逐步关闭每天发这些广告的朋友。

第五天,慢慢的找到合适范围了,通过看朋友圈,自己看到不同的,自己在意的那些朋友,生活又恢复了精彩。

从全关到全开,到有选择的开。

从完全拒绝到全盘接收,到选择自己的喜欢。

是个理性思考的,平衡的过程。

什么事情不是如此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为一个普通用户,以自问自答形式,和大家分享我这77天写写写的收获。 问题1:什么时候开始写,有啥成果? 回答:我...
    何贰萌阅读 4,170评论 3 4
  • 二零一七年九月十五日,我来到了因高考严重失误,考取大学的所在地。名曰曲阜。 抵达曲阜前的这一段路,我几乎思量了人生...
    鹿饮溪er阅读 2,405评论 3 7
  • 结构体,通俗讲就像是打包封装,把一些有共同特征(比如同属于某一类事物的属性,往往是某种业务相关属性的聚合)的变量封...
    少帅yangjie阅读 3,41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