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再次听到这首余光中的《乡愁》,还是在这次学校组织的诗歌朗诵比赛上,听完,你是否不知不觉想家了?念爸妈了?馋那口乡味了?还有那清新的空气。
年越来越近,也越来越想家了。空闲的时候翻翻朋友圈,看看相册,脑子又想起来前几天老爸给我快递的柿饼。说起柿饼,还是老妈给门前种了几棵柿子树说起,老妈说我比较喜欢吃柿子,柿饼,反正地也是闲着,就顺带种上几棵吧。
在我们黄土高原,很容易看到柿子树,一般都是在门前或者屋后种着,山沟沟或者野地绊子上也有。柿子树,树一般不高,粗壮,叶子繁密茂盛,生命力旺盛。普普通通的柿子树,根植于黄土地,仰望着高远宏阔的蓝天,或矗立在崖畔上,就好像年迈的老父亲、老母亲守望远归儿女的身影。
每到柿子变成黄色的时候,爸妈就会摘一些下来做暖柿,一样的,我喜欢吃暖柿,又脆又甜,说到这里,不由得就流口水了,哈哈。即使我不在家,爸妈也会做好给我快递过来,那都是父母沉甸甸的爱呐。
还记得爸爸煮好之后不好意思地打电话说:他不太会煮,颜色不是很好,有点裂皮,但是吃起来很甜,问我要不要,我说肯定要,能吃老爸煮的那是太好了,毕竟我爸不经常进厨房,心意到了,甜就行!老爸一听开心极了,马上就给我装了两箱发了快递。
秋冬之交,柿子成熟了,一个个柿子挂在枝头上,宛如一个个红灯笼,把朦胧清冷的季节装扮的靓丽而又有些许的温馨感,也让这些少了生活气息的院落有了灵动感。光秃秃的红柿子,挂在光秃秃的树上,几片叶子倔强地坚守在枝头。
今年,我说想吃柿饼,老妈就自己做了一些,我比较喜欢吃自己手工制作的,虽然没有外面做的那么漂亮,但还是觉得靠谱一些,反正就觉得外面卖的吃起来不安全。如果你错过了春天的荠菜水饺、香椿炒蛋、苜蓿卷卷,那这美味绝伦的柿饼,你可就不能再错过了,哈哈。
家乡味不是山珍海味,却胜过山珍海味。家乡味是朴实的,亦如家乡一般宁静;家乡味是耐储存的,亦如家乡一样数十年来不变;家乡味是吃不厌的,亦如家乡一样,每次归来时,都有一种奇妙的新鲜感。
无论脚步走多远
在人的脑海中
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
它就像一根绳索
一头系着遥远的异乡
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但,即便尝过人间百味,在我挑剔的味蕾面前,也是还好,没有多触及灵魂动心的感觉。 真正让自己魂牵梦萦的,始终是那无法取代的“乡”鲜,不一样的秦味!这心心念着的家乡味,有些可以偶尔复制着慰藉乡愁,而有些却真是无法复制的,比如老妈自己做的柿饼,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