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知识点总结基础篇26-30

二十六、解析xml文件的几种技术

1、 解析xml的几种技术

1.dom4j

2.sax

3.jaxb

4.jdom

5.dom

1.dom4j

dom4j是一个Java的XML API,类似于jdom,用来读写XML文件的。dom4j是一个非常优秀的Java XML API,具有性能优异、功能强大和极端易用使用的特点,同时它也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软件。

2.sax

SAX(simple API for XML)是一种XML解析的替代方法。相比于DOM,SAX是一种速度更快,更有效的方法。它逐行扫描文档,一边扫描一边解析。而且相比于DOM,SAX可以在解析文档的任意时刻停止解析,但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反的一面,对于SAX来说就是操作复杂。

3.jaxb

JAXB(Java Architecture for XML Binding) 是一个业界的标准,是一项可以根据XML Schema产生Java类的技术。该过程中,JAXB也提供了将XML实例文档反向生成Java对象树的方法,并能将Java对象树的内容重新写到XML实例文档。从另一方面来讲,JAXB提供了快速而简便的方法将XML模式绑定到Java表示,从而使得Java开发者在Java应用程序中能方便地结合XML数据和处理函数。

2dom4jsax之间的对比:【注:必须掌握!】

dom4j不适合大文件的解析,因为它是一下子将文件加载到内存中,所以有可能出现内存溢出,

sax是基于事件来对xml进行解析的,所以他可以解析大文件的xml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dom4j可以对xml进行灵活的增删改查和导航,而sax没有这么强的灵活性

所以sax经常是用来解析大型xml文件,而要对xml文件进行一些灵活(crud)操作就用dom4j

二十七、项目的生命周期

1.需求分析

2.概要设计

3.详细设计(用例图,流程图,类图)

4.数据库设计(powerdesigner)

5.代码开发(编写)

6.单元测试(junit 白盒测试)(开发人员)

svn版本管理工具(提交,更新代码,文档)

7.集成测试 (黑盒测试,loadrunner(编写测试脚本)(高级测试))

8.上线试运行 (用户自己体验)

9.压力测试(loadrunner)

10.正式上线

11.维护

二十八、OSCache的判断

Object obj = CacheManager.getInstance().getObj("oaBrandList");

//从缓存中取数据

if (null == obj) {

obj = brandDao.getBrandList();

//如果为空再从数据库获取数据

//获取之后放入缓存中

CacheManager.getInstance().putObj("oaBrandList", obj);

}

return (List)obj;

二十九、经常访问的技术网站

1.csdn(详细步骤的描述)

2.iteye(详细步骤的描述)

3.oschina(开源中国获取java开源方面的信息技术)

4.java开源大全 www.open-open.com(获取java开源方面的信息技术)

5.infoq(对java,php,.net等这些语言的一些最新消息的报道)

三十、项目团队中交流的工具

飞秋(局域网) qq(局域网,外网)

RTX(局域网,外网) 邮箱 (局域网,外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 Java基础部分 基础部分的顺序:基本语法,类相关的语法,内部类的语法,继承相关的语法,异常的语法,线程的语...
    子非鱼_t_阅读 31,958评论 18 399
  • 一. Java基础部分.................................................
    wy_sure阅读 9,262评论 0 11
  • 1、面向对象的特征有哪些方面 1.抽象:抽象就是忽略一个主题中与当前目标无关的那些方面,以便更充分地注意与当前目标...
    michaelgong阅读 4,284评论 0 1
  • 刘先森,河北人氏。不远千里求学,其实是地方小,容不下大佛。相识的时候,刘生正致力于一项大事业,麻将。我在辅...
    偏执狂_0f68阅读 3,486评论 0 0
  • 关注更少,而非更多;关注不变,而非变化;关注技能,而非装备。 当我们走进一家陌生餐厅时,都比较喜欢点“招牌...
    朱朱的餐具阅读 1,586评论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