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杨荷老师第6次课程,分享主题是“孩子6岁时,奶奶说孩子第三次‘偷钱’怎么办?”
我家老大10岁了,暂时还没发生“偷钱”的事情,但是我记得他小时候曾经“偷藏玩具”。那事情应该是发生在幼儿园中班把,老师发消息给我说:请不要把玩具带到幼儿园。孩子回到家,我拉开他书包一看,原来书包里装了三个奥特曼,应该是他自己装进去的。我告诉他:老师说不可以带玩具去学校。忘记了当时还说了什么,只记得他点头答应,但是从后面发生的事情看起来,当时的沟通是不到位的。第二天,我收拾他书包时,发现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偷偷往里面装了几个缺胳膊少腿的奥特曼,早上时间紧张,我直接把玩具从他书包里拿了出来,没有跟他再沟通。晚上孩子愤愤的跟我说:“妈妈,妈妈,我的玩具被小朋友偷走了。”我这才想起来,早上把他玩具拿出来的事情,我跟他说:是妈妈拿出来了,老师不让带玩具去学校哦。听了这话,孩子竟然瞬间变脸,大哭大叫起来“谁叫你拿出来的!我就要带!就要带!每天都要带!”他情绪的爆发在我看来完全是无理取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估计大家都能猜到,先是讲道理,然后发展了一场鸡飞狗跳的大战。以后的日子里,他又往书包里藏过几次玩具,被我无情的拿出来后,哭了几次,这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处理方式真是简单粗暴,刚才问孩子还记不记得这件事,他表示已经不记得了,现在我已经无法看见孩子“偷藏玩具”这个行为背后的需要啦。可能是想要跟小伙伴炫耀一下?分享一下?或者觉得幼儿园的玩具没有他的奥特曼炫酷?一切已经不得而知。我也不知道这一场已经过去了几年并持续了几天战争会在孩子留下怎样的伤害。但是现在我学习了非暴力沟通后,我知道了每个行为、每种情绪的背后都有他的需求,我们真正要看见的是这写躲在背后的“需求”,让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被允许、被接纳、被爱!